沉浸式观展体验

2022-07-04  本文已影响0人  何解易谈

上周二女儿拉我去木木美术馆看OKOKOK展,因疫情展览延期,有幸在闭展前观了展。这是布鲁斯.瑙曼在中国首次个展。曾在伦敦泰特见过《原材料》的作品,引起我对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的美好回忆。

疫情发生后我们就没有机会出国了,签证已过期,2019年7月在泰特看展拍的照片录相成了珍贵的记忆。



布鲁斯·瑙曼说“如果我是一个艺术家,并且我在工作室里,那么无论我在工作室里做了什么,都一定是艺术。”



瑙曼认为,创作艺术的空间和艺术品本身存在着直接的关联。所展示的他在工作室里踱步、在角落弹跳,以及纯粹的一些行为都成为了艺术创作的主题和对象。



我俩身处木木美术馆的地下室,在幽暗神秘的空间里,打开耳朵静心感受他四十多年艺术生涯中的22条声音片段,从中探究他对艺术不同主题的关注和兴趣。

实际上,他的很多作品我无法从视觉上描述,只是从不同的角度、重复聆听各种说者的情感、语速和节奏,才能浅浅地捕捉到声音作品想表达的主题。




他从音频,21条声道、单声道循环播放的每个作品中,很好地印证和诠释了他的关联作品《真正的艺术家通过揭示神秘的真理来帮助世界》的主题。

令我感兴趣的点还有他的霓虹灯“标志”的移动影像作品,闪烁的彩虹色吸引了我的目光,好一阵子的驻足欣赏加琢磨,竟然有了创意的冲动…。



我俩《在即时和录制监控下走过角落》,进入《光线变化的带房间走廊》,聆听《一百遍生存和毁灭》+《虚假沉默》,坐在7个投影的绘制工作室解读约翰.凯奇为啥没戏?





瑙曼的很多作品,没有给观众提供可观看的內容,我俩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作品的声音、人群的杂音和观众的脚步声之中,沉浸在声音装置和自身感受中。正如他的《走进走出》呈现给我们任意一天随机播放的《日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