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楠编剧的语音分享会

2018-12-05  本文已影响115人  伯涵子弟

杨楠楠,80后作家、编剧。在言君的筹划下,杨楠楠给“一画写一文”班级,带来了一场近距离、走心的语音分享。

说实话,本人作为普通的吃瓜群众,近距离地收听一线名编剧,语音讲述创作背后的故事,这还真是头一遭。当然,激动的也不止我一个,群里的伙伴也是热情似火。为便于日后的再次查阅和复盘,所以边听语音边做了思维导图,仅以此文记录本次分享的内容及感触(记得不全的,或不准确的,欢迎大家补充)。

一、感受

诚如言君开讲前的介绍,楠楠并没有为此做书面的准备,这是一场即时的讲解。其实,这对讲者的水平和功力要求更高。若参加过即时演讲的伙伴,一定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从一开始,我就从问题解答的清晰度、是否到位、有无新意几个方面去聆听这场分享。

可以说,整场活动下来,整个分享过程行云流水,内容丰富、详实。戴上耳机仔细地听,有种好友在旁侃侃而谈,却又干货满满之感。而这种干货的输出,让人很容易接受。因为分享的内容,很接地气。不仅有一定的理论分析,还有着详实的案例。短短的一小时,竟引用了至少7、8个案例。对于群里伙伴临时提出的问题,亦能十分快速、有针对性地解答,有些没有正面解答的,也给出了一定的思路。

二、真诚

相比言君在写作上,对大家循循善诱与不断激励我们前行,楠楠是相对更坦诚、直接的。从分享开始之前,就直接给定位,听分享的人只是爱好者、初学者。

乍一听,也许有一定的不适感,但这却是每个写文章的人,必须认清的现实。自去年开始码字以来,我认清了一个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容易高估自己(我本人就是典型)。所以,除了表扬之外,从整个人生的长河来看,更需要听到是这样真实的声音,尽管有时候没那么动听。

三、扎实

让大家伙都有个清晰定位后,楠楠在整个分享过程中,其实谈了一个很关键的词——扎实。

关于基本功的训练,她从如何"拉片”看电影、如何“5分钟”拓展剧本,讲了重复的可贵。然而,看似没有人不知道的简单道理,但是愿意去做,并且做到的人少之又少。

从人性来讲,这是正常的。因为,重复就意味着,需要面对孤独、枯燥。而人的天性,原本就有喜新厌旧,这也是好奇心的源头。没有好奇心,当然就不愿学习。但是,过多、过量的好奇心,反而又成了妨碍。

从乔布斯提出的简洁,简单就是极致的复杂,再到寿司之神小野二郎提出的“十年后才开始煎蛋”等等例子,可见,在这个时代,最稀缺的不是方法,而是耐心与努力。

正如楠楠语音中所讲的,写不出好文章的原因,往往不是写得不够多,而是读得不够多。从专业、心理学、行为学、逻辑学等等,一点一滴地去积累,可能才是捷径。我想,这也就是有人说的——慢,即是快。

如果我们打算一辈子写文章(不为钱的那种),那么从最扎实的地方开始,那么短期来看别抱期望,长期来看,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四、把一切献给作品

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有可能努力一辈子,也无法成为好的写作者,更别提成为大作家了。然而,这个标准是因人而异的,我们必须认清一个初心,我们到底是为“谁”而写。如果以此为职业,当然必须考虑读者、观众的评价,因为这不仅仅是爱好,而且也是谋生的手段。

然而,如果像我一样,只是为了不断提升生活的鉴赏、观察、感悟等能力,那么完全可以为自己而写。最终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即可。所以,初心还是很重要。如果是前者,其实要求真心蛮高的,正如楠楠说的那样,这条路可能很长,甚至是无尽头的。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听了孙春华老师的《梦中佛事》,里面也提及她自己,在准备开始编剧前,她会把自己沉浸在各种男欢女爱的音乐中、作品中,浸泡着,让自己处于角色的场境,去设身处地感受男女主角的爱恨情仇,陪笑、陪哭,不如此不可得。

托尔斯泰也曾说起安娜之死:“哪里是我把她写死的?是她自己要死”。由这些例子可见,伟大的作品一定是作者感同身受,或者扒了自己几层皮的结果,至少在情感上是如此。

其实,在许多领域上,这点也是相通的,在音乐很容易感受得到,一些优秀的演奏家,在现场对作品的“沉醉状”,即能感受得到。

五、如何提升视角与高度

楠楠在语音中说了这么一句话:“如果一个人看待这个世界,永远是自我的角度,那么他永远都不可能跳到更高的高度。当你能深切理解别人的痛苦时,你写出来的东西,自然比别人更多的内涵”。

这两天在读梭罗的《瓦尔登湖》,结合里面的“阅读”篇章,以及他个人的经历。我更加能体会到楠楠所说的,要学会换位思考,这个换位只是初始的练习,有时候换的是对象,是人。有时候要把自己换成动物、甚至植物去看待这个世界。

还有一种说法是,我们不能光用“眼睛”看这个世界,那样实在是单调与无趣的。

当学会用多感官去感受、去觉察之后,再跟随这巨人、伟人们的脚步,我相信,在将来的某一天,每个人都能寻找到专属于自己的那一条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