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

简评《血战钢锯岭》

2017-02-16  本文已影响0人  许多多多多

从来不看战争片的我第一次知道硝烟滚滚的真正含义,是在前段时间误打误撞地进场看了《血战钢锯岭》之后。灰白交加的出品公司标志缓慢开场,可须弥之间满屏都是措手不及扑面而来的隆黑粉尘,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混杂着炮弹爆炸的巨大响动,仿佛是血化的花敲打绽裂在了心弦之上,搅得人神经紧张心尖又酸又麻。嘶吼声惨叫声声声入耳,国事战事世事无常,屏幕上的人影缭乱晃动,主角躺在担架上,仿佛身体也不受控制地痉挛着,身边的士兵急速地撤退,随着镜头不断旋转靠近,那带着腥臭气味的血肉就径直出现在面前,只一眼一个打量就令人作呕,那紧张与绝望撕裂了理智和情感,令人只想拼命逃出这电影院。

   可悲剧的是,这是我第一次邀请身边的大美女妈妈一起看电影,头可断血可流英雄壮志不言愁,就这么灰头土脸看了个开头就溜走实在不符合我英勇无畏的装B精神,罢了罢了,自己选的电影,留着眼泪寒着心掐着脖子花着也眼睛要坚持看下去。就算心理素质不过关真是我的内伤,我也要尽量忍者熬着拼着老命,于是抱着视死如归正气凛然就义心情我观看了整场电影。只是万万没有想到,这部开头血腥、之后抒情、后来粗暴狂野血肉横飞、结尾却温馨动人的战争片出人意料地满是正能量,甚至豆瓣上的评分也高得离谱,算来还真是一部催人泪下、血海中彰显笑颜的励志片,有兴趣的就听我简单(稀里糊涂)地介绍下。

《血战钢锯岭》其实可以作为一部战争题材的励志片,影片用鲜血混合热泪的基调,写实又写意地手法,改编了一个平凡的小人物的真实参战的事迹,阐述个人坚持信仰的奇迹。其实在国内数不清的抗日题材奇葩剧的感染和洗脑下,我这样的普通观众还一直以为战争片不过就是小打小闹、有事开挂、没事恶搞的动作电影,甚至还可以加上点儿爱情调味儿,帅哥美女场面香艳诱惑,而男女主角永远自带光环,杀入敌人内部如入无人之境,不是主角太狡猾,就是敌方太弱智。

通观整部电影,我一直不停地摇头叹息,感觉这片子有毒,歌颂一个不带枪拒绝服兵役的普通男人,可是人家又无敌无畏地活成了传奇,真是美式个人英雄主义的集大成,上天入地百年难觅的稀罕事儿,但当结尾彩蛋真实的采访出现时,屏幕上那白发苍苍满面皱纹言辞费力的臃肿老人巴巴地现身说法,我猛然觉得这灰暗的世界如杀毒干净的电脑一般又重新启动了,眼泪像不值钱的黄豆,止不住滴滴寸落。原来那么荒谬可笑不合情理的事情,不可思议不可想象的人却有如神佑般真实存在着——或许这部电影探讨的并不仅仅是反战,还有个人的坚定信仰能够抵御一切的未知神秘的力量。

(一)经典的电影叙事手法

《血战钢锯岭》采用的是经典的两段式叙事:前半段温情脉脉浪漫隽永,后半段的血肉横飞惨不忍睹,两者相较仿佛天堂与地狱的天差地别,而这或许也是导演的匠心所在,用暴力血腥的镜头对比平静美好,用各种极致对立的矛盾冲突和平直冷血的叙事塑造了这个异乎寻常的主人公。

正如每部电影都有它自身的叙事特点,导演用画面展现情节刻画人物烘托主体,面对这样热血的战争片,梅尔·吉布森展现的却是最平直最客观的叙事方法,除了片头的偶尔倒叙和片中回忆的重复与插叙,影片就是常规性的线性叙事——按照正常的时间模式叙事。

前半段主人公多斯的生活平静简单,后半段主人公却在炮火连天子弹横飞中挣扎求生、艰难救人;这种讲故事的方式看似简单,却清晰明确直捣主题,它将重心都用在各种复杂的特写,大量的蒙太奇和类似的重复镜头中,让观众忽略了故事的情节和细节,而更注重电影深层次的内涵,从而更关注电影本身的主题是讴歌了一个始终不肯拿枪的逃避兵役的战士,在重重的误解带来的伤害之后,用信念和坚定的信仰证明了自己。

 (二)战争场景的真实再现

影片的前段凡善可陈,不过是美式唯美乡村爱情的再现,但后半段的三段的战争场景却值得好好品味,三上钢锯岭真是次次不同步步惊心,梅导拍摄得相当详尽入微刚劲直白,也符合直男们一贯的审美,可是对于我们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中年家庭主妇来说,未免过于霸道了些。

  主人公多斯三上钢锯岭绝对是按时间顺序呈现的,第一次是初来乍到,第二次拼命强攻,第三次如有神佑,其中第二次强攻是这部电影的重心,也是导演着墨最多细节最盛的地方。第一场战争运用了大量的远景镜头,整场焦灼的战势跃然而出,第三场战争节奏舒缓虽然也算紧张但流于诗情,甚至导演还穿插了不少的慢镜头和写意的分镜头。而第二场战争则是特写和细节刻画运用最多的地方——血肉横飞可不只是做做样子,观众可以清晰分明地感受到排山倒海的硝烟弥漫与一刻不停地炸弹爆破声,也许前一秒一名士兵还冷冷地说着笑话,可后一秒钟的一片爆破或子弹扫射,那个活人就分分钟四分五裂了,残肢断腿兼鲜血尘土在你的面前豁然排开,枪声弹声风声嘶吼声都成为一种令人心碎的伴奏,修罗地狱十八层的阎罗殿也不过如是,即便可以闭上眼睛却始终逃不出那仿佛胸口爆裂心脏擂鼓的炮弹声,原来一切都无路可走无处可逃,只能奋力一搏拼命向前冲,而主角却始终坚持着无异于自杀的行为,不带武器却拼命救人,这样的安排为观众铺垫了更多的情感,让人前所未有地认识到生命的可贵,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同时也让大家更由衷地希望奇迹的发生。

让观众真实地感受到战争中鲜血淋漓的残酷,对战争中渺小平民人物的感性认识,梅导的镜头总是带着这样的出其不意和不断地思辨,所以在他的镜头中观众能够感受到强烈的情感或是情绪,那种无法言说的悲恸和热血时不时令人热泪盈眶,但巨大的反差同时也很容易造成观众对于吉布森这种戏剧化表达的质疑,何况多斯本身就像是个神话。

(三)开挂般的信仰光环

本片主角多斯的信仰到底什么?是坚定地相信上帝还是相信善恶有报,救人为先,这个不得而知,但是片中最让人记忆犹新的却是令人完全无法想象的开挂一般的奇迹。

在第二次强攻败阵下来之后,大家都撤离了战场,而只有没带武器的多斯一人留在了钢锯岭上救治和运送伤员,他如同带了外挂一般一次次地以身涉嫌穿梭在布满了地雷和敌军的战场上,每一次历经劫难逢凶化吉后,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one more,one more”,再努力一把,多救一个人,再坚持一下,多救一条命。精疲力尽犹强自苦苦支持的他居然从战场中救下了75个士兵,这是所有的人万万想不到,也万万不敢去如此荒诞无稽地假设中的事实,连曾经为难他的队长,在片尾的采访中也流着眼泪一字一顿地说,真没想到是他救了我。

霎那之间,人们仿佛看到了神迹,仿佛忽然发现了真理,找到信仰和心中所靠,因为这个外表看起来腼腆沉默青涩稚嫩的大男孩竟然能够做到如此的地步,他做了一件所有人任何人都无法复制不可思议的壮举。甚至连指挥的军官也对主人公说:我不知道你的信仰是什么,但我知道你的信仰如此坚定。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是信仰的光环笼罩下的奇迹。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血战钢锯岭》改编自真人真事,主人公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仅凭着双手完成了救回75个伤员的壮举。

    而所有的一切都源自多斯的那份对于信仰的坚持。因为有信仰,所以人不会变坏,因为有神明,所以人会有突破一切的力量,而人生只要有这样的坚持信仰,有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一时一刻的永不放弃,那么它一定不会是平淡的人生。哪怕前路是万丈深渊只要坚持地走下去,也一定可以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影片的结尾负伤的多斯在钢索上摇摇欲坠,左右薄雾冥冥青山如黛,钢索缓缓飞荡多斯沉沉欲眠终于放下心来松了口气,而观众的心终于可以找到安放沉息之所,不用再那么揪心那么紧张地观影了。毕竟前半程的舒缓节奏急转直下到后半程紧锣密鼓的连爆节奏,很难让观众适应这忽然的发力,所以很多人不喜欢这样暴风急雨似的影片节奏,也不太喜欢梅导的残酷与战争的写实。的确,此类电影我也不会再刷第二遍了,恐怕我即便再努力也始终无法忘记那些细节,晃动摇摆的镜头中令人头皮发冷的血崩、诡异的残肢和看不出原形的焦灰尸体,但我依旧为这种又燃又爆的快节奏美式个人英雄主义电影击节叫好,只为了梅导老当益壮的坚持己见和他永不放弃的血脉喷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