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修养的切磋琢磨

2020-10-11  本文已影响0人  慧言悟语

        对于教师来说,丰厚的文化底蕴,高超的教育智慧,宏阔的课程视野至关重要,但高尚的师德修养更为重要。 而师德修养需要经历切磋琢磨的修炼过程。

      《论语》中孔子与子贡有这样一段对话: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如何?”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说:“贫穷却不谄媚,富贵却不骄傲,怎么样?”孔子答道:“可以,但还不及贫穷而快乐,富贵而好礼义的人。”

        子贡说:“《诗经》中所说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答道:“赐啊,这才可以和你谈论《诗经》了,你能从我已经说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说出的内涵。”

        从师徒对话中得知,要追求“贫而乐、富有礼”的境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经过“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样的不懈努力和追求过程。

        切磋琢磨出自先秦佚名的《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思是高雅先生是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来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物,也形容文采好,有修养。后引申为学问上的研究、探讨。指共同研究学习,互相取长补短。

      在此,我们暂且不说学问的研究、探讨与精进,只把切磋琢磨看作一个教师修炼师德的过程。

      “切”,剖开璞石,见到里面的玉,我们可以看成“切”的功夫和方法。剖开自己的心灵,发现自己内心良善的美玉,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磋”,剖开璞石,见到美玉,这时的玉,虽然美丽,但周围还包裹着一些杂质,不纯粹。去掉杂质,获得纯玉,这个过程是在对玉进行磋。

        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切”的目的是让美丽的天使显现出来,“磋”的目的在于让野兽的粗鄙减少一点。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每天涤荡自己,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我们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才能更新。

      “琢”的功夫是根据玉的特征和人的需要,所下的雕琢功夫。

        2012年,我国颁布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这就是我们努力的准则。根据教师职业标准,把外在培养与自我塑造结合起来,以成为具有专业素养的教师。

        “磨”,精细加工,通过打磨,玉器表面细致光滑,重现灿烂的光泽。

      拿到教师资格证,只是具备做教师的资格,被学校聘用,只是具备做教师的机会,若不能按照教师的价值标准行事,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完整意义的教师。

        真正优秀的教师能在学生心中留下一席之地,让学生能够因为自己而成为更好的人,过更好的生活,这何尝不是一件幸福的事啊!

        根据自己的教师工作定位,研读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对照标准要求自我评估,自我反思,看在哪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修养,然后切磋琢磨,修师德,炼师能,铸师魂。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