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人力量的文字

失了根的花草,只剩一篇白文的忧伤

2018-11-02  本文已影响1人  草字头艺蘇
失了根的花草,只剩一篇白文的忧伤

你最怕什么?是死亡吗?

可我们每个人都会死。这是我小时候不能接受,现在却十分明晰的事儿。到了少年生涯中,我又开始牵肠挂肚那些生命里未曾完成的事儿,我们叫它梦想,未完成的执念。这种牵动比最初对于死亡的惧惮还要强烈几分。

后来才发现,难舍的不是生命,而是生命里的人。——这是中年人说的。

那些个在生活的重压下喘息的中年人,是最为辛苦的,我觉得有父母是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辛苦地有些清冽,像是再混浊的水放在那儿早晚会有的清。

所以,还是没父母要好一些。

可若真到了这个年纪,才发未曾察觉的爱早已沁入那副皮囊,它被埋了,心也死了。

老舍的《我的母亲》,用简短十七段的篇幅,描绘了母亲的生活片段,情深意长,我似乎果真看到了那凄惨世事中的慈母。经历过北平的弹火,日子的熬,在遥遥无期的故乡。

可我难过的是,她恍恍荡荡的一生,最后只是成了一篇忧伤的文章,还好,它被刻在铭记的石头上了,成了好的故事。

我想,她永恒了。

因人总说,一个人有两个死期。一个,是脑死亡,另一个,是被遗忘。

可是她永恒的似乎不止这一点,更多的。是在任何一个父母离世后,若是有思想,若是有责任。那她最自豪的,大概是曾经支撑着儿女的生活,哪怕脑海里没有这样的觉悟,可心里一定存在着。

那是驻扎在灵魂里的东西。

而活的人,便是,被支撑着。

失了根的花草,只剩一篇白文的忧伤

老舍文中让我过目不忘的是。

“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儿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了根。”

“有母亲在,便觉得安心。”

“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

一字一句,写到失了根的花草心里。疼得流了血,可不能从嘴里流淌,只得顺着喉咙流下去,吭都不吭一声。

曾有游者说过,“流浪的人最怕的不是万水千山走遍,而是无家可归。”

我以为它应了安妮宝贝《七月与安生》里的万水千山走尽,是路途让安生孤独,是命运让她流浪。

“你离家越远,我就越不想离开,好像闯世界的热情都随着你走了”——七月

“或许是人老了,也不那么爱跟陌生人瞎聊天了,还好有你,能让我一直有个写信的地方。”——安生

安生有七月,就好像花可顺着藤蔓找到扎根泥土的地方,呼吸不到,可却总想着那放线菌的气味。

可实在的,安生孤独的日子,或许持续一生,是命中注定的。因为她从小就失去了真正的家,七月是她的根,失了根,便没了色彩。

三毛说过,“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听她这话,我觉得,要是“三毛”的名字来自于三毛流浪记,会有几许滋味可言?

只可惜不是。

失了根的花草,只剩一篇白文的忧伤

我曾经有一个来自离异家庭的朋友,在即将轻生之前给我打了一个电话。可我第二天见到她了。

那晚她说自己的生活了无生趣,不知道为什么活着,可却在讨论中不知不觉的劝服了自己。“我还有家人,还有朋友。就算是为了他们也要继续活着。”

她是个可爱的人。自己哭着哭着就把自己劝服了,终于像是懂事的大人了。

生活里,支撑和被支撑,都是活着,都是有灵魂的。

反之,离开我们的亲人,朋友,那些支撑着我们的,不管是曾经,还是未来。

就算如今他们不再生活,不能呼吸,每每想到她们再不能体味人生繁华,生前又只剩苦楚,我的鼻津不不忍酸楚。

我总是不想听“树欲静而风不止”这样的话。

可只要我们活着,被他们支撑着,他们就不会失去生命。

我想再提及那失了根的花草,我深爱这比喻。像是在说,一切支撑在灵魂里的,它的根终究会深埋地下,越深,越远,越看不见。

没法照耀阳光,没法呼吸氧气。

可那根不是不在了,它没断,依旧在支撑着,所以花儿草儿也依旧被支撑着生活。

而花儿也在供给那根养分。

它们互相支撑,总有永恒的意义。

失了根的花草,只剩一篇白文的忧伤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