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读通鉴‖楚国的盟友变动(前304-前302)
周纪0103

原文:
十一年(丁巳、前304)
秦王、楚王盟于黄棘,秦复与楚上庸。
十二年(戊午、前303)
彗星见。
秦取魏蒲阪、晋阳、封陵,又取韩武遂。
齐、韩、魏以楚负其从亲,合兵伐楚。楚王使太子横为质于秦而请救。秦客卿通将兵救楚,三国引兵去。
十三年(己未、前302)
秦王、魏王、韩太子婴会于临晋,韩太子至咸阳而归,秦复与魏蒲阪。
秦大夫有私与楚太子斗者,太子杀之,亡归。
解读:
公元前306年,楚怀王与齐、韩结成合纵同盟。
公元前305年,秦昭王新立,因为母亲宣太后是楚国人,秦昭王就和楚怀王联姻,秦国到楚国迎娶了昭王后。随后,经楚怀王推荐,宣太后的外族向寿被任命为秦相。
公元前304年,楚怀王和秦昭王在黄棘(今河南南阳南)相会结盟,秦国将上庸(今湖北竹溪东南)给了楚国。秦国主动示好,秦、楚两国关系急剧升温,楚怀王于是背弃了之前的齐、韩、楚合纵盟约,倒向秦国的怀抱。
公元前303年,秦国攻占魏国的蒲阪(今山西永济西)、晋阳和封陵(今山西永济西南),这些地方是秦、魏间黄河上的重要渡口。秦国还夺取了韩国的武遂。武遂是贯通韩国南北交通的军事要地,三年前,秦昭王曾听从甘茂的建议,在宜阳之战后把武遂归还了韩国,此时再度将其占领。秦国步步紧逼,令韩、魏两国感受到了形势的严峻,他们虽怨恨秦国,但不敢与其直接对抗,为了自保只能投靠齐国。同年,韩、魏拿秦国的盟友楚国开刀,以其背叛齐、韩、楚合纵盟约为由,联合齐国出兵伐楚,孟尝君主导的合纵计划因而就实现了。

楚怀王无奈,派太子横到秦国做人质,向秦国求救。秦国派名叫通的客卿率军援救楚国,三国联军见势不妙,纷纷撤兵回国。
公元前302年,秦昭王、魏襄王、韩国太子韩婴在临晋举行会议,韩国太子又前往秦国咸阳朝觐后才归去。会后,秦国为了示好,把蒲阪归还给魏国。
同年,秦国有个大夫私下与楚国太子争斗。楚太子杀死他后,惊慌失措逃回了楚国,完全没有顾及秦楚两国的政治外交关系。
楚怀王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做出了背弃齐、韩、楚合纵盟约的决定,转而投向秦国。这一决策虽然使楚国获得了秦国赠予的土地,但严重损害了楚国在国际上的信誉,以至于当韩、魏、齐三国联合伐楚时,不得不以太子为人质向秦国求救,显露出楚国在外交上的被动与无奈。而楚太子杀死秦大夫后匆忙回国,又为两国关系埋下了新的隐患。令楚怀王没有预料到的是,转过年来,秦国就会调转矛头,联合韩、魏、齐攻打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