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教育的永恒动力
中小学教师暑期培训,讲课的专家通常有两类:来自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的教授专家,来自教学一线的专家型教师。在培训实践中,来自教学一线教师的课往往很受欢迎。因为他们来自中小学课堂,所讲的内容更贴近教学实际,有更多鲜活、生动的教学案例,所提出和解决的问题有更强的针对性,因而更容易唤起听众的同理心,得到大家的认同和欢迎。
2017年7月 厦门本次暑期厦门培训中,两位来自教学一线的专家型教师--------广东中山纪念学校的王家文老师和浙江温州二中的方海东老师,他们的讲座受到了听课老师们的热烈欢迎。王家文老师从班主任工作实际出发,为老师们展示了一个个精致、精彩的多媒体班会素材。他提供的是“产品”,拿来即可使用,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实用性。而方海东老师则通过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案例,为我们展示了一位教育者执着坚持的情怀,让我看到了一种真正的以人为本的“爱的教育”,也让我再次深刻地认识到:只有“爱”,才是坚守教育事业的永恒不竭的动力。
爱学生,才能够真正的“关注”学生。我们常常说教师要关注学生,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关注”呢?“关注”不等于“看”,也不等于“观察”。真正的“关注学生”不仅要看到现象,更要追寻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从而针对性地找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最佳途径。这就需要老师有一颗温暖的爱心。方海东老师为我们讲了一个案例。
方老师每年都要为学生抓拍超过5000张照片。在一次抓拍的班级照片中,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仰头看天空的飞机,只有一个不起眼的女孩在盯着镜头看。方老师没有放过这个细节,他立即翻看以前抓拍的照片,发现几乎每次当同学们都在热烈讨论或者快乐玩耍的时候,只有这个叫“麻亚明”的瘦弱的不漂亮的女孩,总是在笑眯眯的看着镜头。为什么?她为什么总是盯着镜头看?很显然,她是在求关注。那么,这样一个小女孩,为什么总是在求关注呢?从这个极其细微的眼神出发,方老师多次走访女孩的家长、小学同学,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由于家庭、个人以及环境等多种因素,导致女孩过分的怯懦、自卑、孤独,得不到亲人的关爱,也无法融入同学之中。方老师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单独活动、小组活动、班级活动,不露痕迹、不动声色地关心她、帮助她,包括为她制作视频,为她制作一本书等等。经过两年的努力,那个曾经自卑、怯懦的小女孩,奇迹般地变成了一个阳光、自信、积极向上的人。
方老师为麻亚明制作的书这,才是真正的“关注学生成长”。我想,育人(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和传统的中医治病在一定程度上有类似之处。首先,要有敏锐的眼光,不放过孩子成长过程中每一个微小的细节,哪怕只是瞬间的异常。然而这仅仅是发现问题,正如中医“望闻问切”,现在也只是“望”的阶段。接下来需要通过“闻”“问”“切”多种方式来寻求导致病症的根本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以期药到病除。同样,当我们发现学生的某种异常表现时,切不可急于下断语,而应该通过多种渠道调查研究,追根究柢,追寻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进而针对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采取最佳的、最有效的措施,因人施教,以期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但是,育人的过程与中医治病又有着极大的不同。医生的目标是把病治好,他们追求的是对症下药、药到病除。为了治病,他们可以用最苦的良药,甚至可以开颅、破肚、截肢,不惜先伤害病人的身体,然后再慢慢地恢复健康。教育却不同,我们的目标是学生的终身发展。在教育的过程中,无论是发现问题、追根溯源,还是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在每个环节,我们面对的都是心智尚未成熟、正在成长的孩子,我们既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又要时时提醒自己保护孩子,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绝不允许以“教育”或“爱”的名义对孩子有任何伤害。一个真正有教育情怀的老师,不仅要有医者的“仁心”,更要有超越医者的“爱心”。
教育,就是陪着孩子成长因此,只有爱,才是我们执着于教育事业的永恒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