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慈传奇>之一<战火疑云> 引楔
蓝蓝的天空,碧绿的草地,洁白的羊群。
一位年老的牧人正独自坐在一块石头上,他手拿鞭子,悠闲地看着自己那些正在吃草的绵羊。忽然一阵急风吹面而过。牧人感到有些诧异,于是他扭头向风吹来的方向看去。牧人有些眼花,只见蓝天与碧草交界之处涌出了黑压压的一片,似乎是黑色的雾,又似乎是一片乌云,向着自己这边快速地飘了过来。那黑雾一边向前挺进,一边还逐渐向两侧漫延开来,很快便淹没了相邻的蓝天和绿草。
随着那团黑雾变得越来越大,也越来越近,大地也随之传来了隆隆的响声。有些耳背的牧人此时也已经听到了响声。牧人趴在地上,将耳朵贴住地面,突然他睁大了眼睛,因为他听清楚了,那是马蹄声!千军万马一起奔腾的马蹄声!
他赶快站了起来,此刻他已经看得非常清楚了,他的眼神被凝固在了那一把把被高举着的马刀上。牧人想要赶走自己的羊群,但好像已经为时已晚了,此时的他浑身发抖,双腿似乎粘在了草地上,一动也不能动,只有被迫迎接自己即将到来的命运。
这里是金国边陲之地,当然此前并不是这样。
当年卫绍王完颜永济还在位时,蒙古军队进攻西夏,西夏向金国求救,卫绍王自诩大国,居然坐视不理,没想到,西夏向蒙古臣服后,蒙古军队便转而进攻金国。卫绍王原本自认为可以轻而易举地打败刚刚兴起的蒙古,却没想到金国最终却一溃千里。因为他并不了解他的对手铁木真,也不了解金国当下的状况,金国早已不再是曾经的金国了。
蒙古军队先后两次进攻金国,均以金国的惨败而告终,黄河以北之地尽被劫掠,金国只是勉强死守住了中都城。之后卫绍王遭遇政变被杀,金宣宗完颜珣被立为皇帝。金宣宗一当了皇帝就向南边逃跑,将都城迁往南京,也就是原来北宋的都城汴梁。成吉思汗铁木真认为金国一边求和,一边却向南迁都,乃是怀有疑心,于是以此为借口再次率兵南下,终于攻破中都城。就这样,经过金国军队与蒙古军队的多次厮杀以及和谈之后,这里就变成边陲之地了。经历了短暂的平静之后,战火还是烧到了这里。
浩浩荡荡的蒙古大军驻扎在了这座蒙金边境的无名小城之外,蒙军大将木华黎骑着高头大马,矗立在军队的正中央,审视着这支自己引以为傲的军队。实力的悬殊使得反抗似乎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木华黎身边的一名传令官走到城门前,向城头上的金国士兵高喊:“城中的人听着,投降者免死,若有抵抗,格杀勿论!”
城头上的金国兵卒依然手持弓箭或盾牌,保持着防御的姿态。传令兵又喊了一遍,城中仍然无人应答,城头上的士兵依然没有改变自己的姿态。
无声就是答案,木华黎觉得没有必要再浪费时间了,于是他举起了左手。随着他左手的举起,他两边的蒙古骑兵都齐刷刷地举起了弓箭,拉满了弓弦,所有人的动作整齐划一,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完成的。木华黎稍停了片刻,然后突然将自己高举的手向下一挥,顿时万箭齐发,向城头飞去。
随着蒙古军队攻城力度的逐渐加强,城头上的金军士兵越来越少了。蒙古士兵纷纷将蘸了油的箭头点燃,射入城中,城里很快就变成了一片火海,之后,蒙古军队又用抛石器将城头掉下来的死尸与石块一起抛入城中,使得城内如同地狱一般,传来一阵阵鬼哭狼嚎之声。
这并不是一座坚固的城池,城中的人们已处于崩溃的边缘,再抵抗下去已经豪无意义,于他们打开了城门,守将出城投降。但按照蒙古惯例,蒙古军队凡遇抵抗,都要尽数屠戮城中之人。虽然他们投降了,但还是不能幸免,剩余的人都被处死了。另外,除了杀人,城池也要拆毁,才算战斗结束。不过,这座小城已经烧得不剩什么了,也没什么好拆的,它就这样在烈火中变成了一片废墟,消失在了茫茫的历史长河之中。
在如今的金国都城汴梁,人们已经知道了前方的消息,都紧张地议论着接下来该怎么办。很多人都赶快跑出去买了许多粮食、布帛、盐等生活必需品回来,以防备可能马上会到来的不测。男人们,有的在打磨自己找出来的,作战时可能用得用上的兵器,有的则在准备行李,好随时可以逃走。女人们,有的在为夫君赶制上战场时可能要穿的衣服,有的则在盘算着可以投奔到哪个亲戚家去。小孩子们的脸上也没有了平时的喜悦,他们似乎也感觉到了气氛的异常,都不敢跑出去玩耍了,他们纷纷在自家的门口张望着,张着小嘴看着紧张忙碌着的大人们,似乎也意识到了祸事的来临。
在皇宫大殿的朝堂之上,人们早已知道了前方的消息,两边站立着的文武大臣都已经炸开了锅。金宣宗完颜珣瘫坐在龙椅里,右手手臂无力地垂着,左手则抚着前额,手肘支撑在旁边的扶手上,一边思考着,一边不住地唉声叹气。下面的大臣们则是吵吵嚷嚷,乱作一团,听不见他们在说着什么。这打乱了他的思绪,弄得皇帝更加心烦意乱。
皇帝抬头看向朝堂之外,太阳正在缓缓地落下,没有了曾经刺眼的光芒,落日的余晖只能照射到大门口,朝堂之内已经逐渐暗了下来。皇帝不想再等下去了,听他们再这样吵闹下去,又有何用呢?
“诸位!”
皇帝向下面喊道,而下面的大臣们却似乎根本就没有听到。
“诸位爱卿!”
皇帝抬高了嗓门儿,又喊了一遍。大臣们这回总算听到了皇帝的声音,他们的表情似乎是刚刚才意识到上面还坐着一个人。大臣们逐渐停止了说话,朝堂内终于安静了下来,皇帝等听不到任何声音了之后,才又开始说话。
“诸位臣工,如今蒙古又犯我境,各位讨论出什么结果了吗?可有什么良策?”
皇帝惴惴不安地询问,大臣们却一个个都默不作声,和此前得知消息后大声争论的样子比起来判若两人。这时,尚书右丞相术虎高琪轻蔑地看了看两旁的文武大臣,走出来答道:“臣以为,我军战力虽不及蒙军,但比之宋国,则绰绰有余。如今宋国背弃盟约,停纳岁贡,应当讨伐宋国,扩地以抗蒙军!”这时,右司谏许古站出来说:“陛下,社稷危急,不可再生祸端,臣以为此时联宋抗蒙才是上策……”许古的话还没有说完,术虎高琪便指责他软弱无能,朝堂两边的大臣们又陷入了争吵之中。
皇帝感觉头更痛了,他一只手扶着前额,一只手拈起了胡须,陷入了沉思之中。到底该如何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