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的三个迷你顿悟
迷你顿悟
有时候我们能在瞬间突然想到一个有趣的点子,我称之为“迷你顿悟”,把迷你顿悟写下来,积累在一起,有一天你会发现,迷你顿悟连接起来的世界是多么美妙!
一
昨天是星期日,欢乐喜剧人首播。作为一个铁杆粉丝我当然是从头看到尾。
尤其喜欢小岳岳(岳云鹏),每个星期就指着他说个相声好好乐一乐。昨天小岳岳的表现不是太好,只得了第三名,但里面的一个包袱却像炸雷一般让我一惊。
小岳岳考孙越一道题:“一天,我走在北大的路上,迎面走来四个老师,一个教语文的,一个教数学的,一个教体育的,一个教英语的。只见其中两个老师突然开始翻垃圾桶,一个老师开始拧电灯泡,另一个老师在放风。
“这些个都有用啊,你记住喽!”小岳岳特别正经地提醒孙越。孙越很认真地在记。
“奥奥,都有用,我得记住喽!
”
“突然,迎面又走来了一个老头,这个老头啊,从前面看两根头发,从后面看三根头发,试问这个老头到底几根头发。”
孙越:“我斗胆问一下,这题从那个老头出来之前的部分是不是一点用没有?”
小岳岳:“当然啦~”
这是种挺老的段子,先说一堆没用的,分散你的注意力,等问题出来的时候你根本就没注意到。这并不是一个好的梗,但它和现在的高考题目惊人地相似。
近几年参加过高考,或者正在准备高考的人可能会深有体会,相比于之前,高考题目的长度越来越长,越来越长。(其中以理综文综最为明显,理综中又以生物最为明显)更加致命的是,有用的没用的掺和在一起,二三百字的题目看下来,有用的信息不到十分之一,又不敢跳过去直接看题干,导致理综文综答不完卷子。
写到这儿呢,佳弘不想介绍什么看似很玄妙的答题技巧,更不想走上愤青抨击中国教育制度的老路。我只想说说我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咱们接着说,这长长的题干反映出了什么呢?
没啥可考的了,开始玩文字游戏了。高考已经变成教育军备竞赛的丑恶本质赤裸裸地暴露在了人们面前。
看看几十年来各个大学的提档线你就会发现,学生考出来的分数越来越高。以前六百六七十分就能上清华北大,现在不是七开头的分数,想都不要想。原有的题型被老师学生琢磨明白了,出题老师就再变,又被琢磨明白了,那就再变。学生之间的军备竞赛,学生、任教老师和出题老师之间的军备竞赛越来越激烈。
二
咱们先把上面这个话题放一放,说点别的。
这两天东方卫视正在热播一个电视剧——《女医明妃转》。一边在沙发上练吉他,我就一遍跟着老妈看了两眼。
讲的是一个官员的女儿允贤,从小就跟医术结缘,励志做一个女大夫。又夹杂了她和两个皇子的感情路线,颇有一股“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味道。
电视剧本身不怎么样,但里面允贤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态度却是让我很有感触。
从小生活在官府的允贤熟读经书医书,可以说是一位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女子。后来她因为一些缘故走进了社会,很明显的看出,她的价值观、世界观是简单的、初级的,善就是善,恶就是恶。
我就在想,一直接受教育体系中理想的、简化的教育的我们是不是也是这样的。
上学的时候,我们学的模型是理想模型,学的函数是单一变量的函数,做的题基本都有标准答案。一切都是经过简化的。每天和这种单一、简化的东西打交道,会形成允贤那样的价值观就再正常不过了。
现实生活是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是复杂的、多变量的、多影响因素的。你在生活中做一件事,根本无法预料这件事会被什么影响,会涉及到多少人,最终会向什么方向发展。
三
咱们再把这个话头放一放,说说下一个迷你顿悟。
第三个迷你顿悟来自弘毅士推荐的好书《必然》。书中提到了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去中心化。
这个词太高大上了,我们用通俗的话来解释一下。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的中心化是一个趋势。各种资源都涌向市中心,每天早晨,来市中心上班的人们源源不绝。而去中心化就是将之前堆砌起来的金字塔摊开,形成一种开放的、扁平的、平等的系统。
互联网就是实现去中心化的最好手段。有了互联网,资源可以在每个人之间平等地流动。互联网的力量正在把一座座学科高塔上的一砖一瓦搬下来,让每个人都有平等地机会接触到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
最近越来越火的MOOC就是教育去中心化的典型例子。每个人在互联网上就能受到好的教育,是平等的;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听一堂课;是扁平的;它面向所有网民,是平等的。
四
说到这儿,咱们把三个迷你顿悟放在一起看。
我有了这样的感悟:高考、传统教育的军备竞赛本质,以及它们带来的单一价值观,已经不能适应这个世界去中心化的潮流。
处在这个飞速变化时代的我们,应该开始思考,靠着传统中心化教育带来的一纸文凭,以后的我们还能敲开几家公司的大门。
如果说中国教育这个问题是无解的,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等待这个问题自己消失。这一天不会很近,也没有多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