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诊断教育状况优劣的十个简易且重要的指标(上)

2016-11-16  本文已影响0人  河南张鹏

北京四中     连中国

        说明:此文选自连中国老师的《语文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一书。我用了五个多小时,一个字一个字地将它敲入电脑,也把它一点一点地揳入我的大脑。连老师的话,说出了我一直想说而没能说出的心里话,句句击中我内心最柔弱之处,令我感动,令我倍受鼓舞。

         如此好文,岂能不分享?!

         特别声明,此文版权归连中国老师所有。

        同学,你或许整日早出晚归,你或许整日顾此失彼,你或许整日匆忙应对,你或许整日急于“完成”,而没有闲暇“思考”。当你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请暂时停缓一下手头的任务!学习是“活着”的一部分,如若活着而懵懂无意识、少觉识,学习自然也容易死气沉沉。一个人对自我切实的体认,对价值的反复探索与确认,既是做好眼前现实性事务最重要的保障与前提,又是成长里重要的大事。

        下面提供的是自我诊断教育状况优劣的十个简易且重要的指标。大家不妨就此思考省视一下自我的状态。对于聪明善思的你,这些标准或许会激发你特别有价值的思考,或许还会让你有新的发现与补充呢!

1、你所在学校是否额外加课,是否为额外加课、补课寻找“恰当理由”或有模糊说法?

阐释说明

如果你所在的学校加课,自然有复杂的理由,但起码说明一点,学校已经没有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的信心和勇气了。学校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发展,已经顾及不了学生的长远和根本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句话更多的意义和价值在于说绕口令了。

为何敢如此判断?其实道理很简单,最优秀的学生是培养的,可以独立思考和有创造力的人,绝不是靠灌输和练习造出来的。世界上几乎所有有价值的东西,都是因为闲暇诞生出来的,取消了你的闲暇其实就等于除掉了你的脑子,或者说你的脑子此时就是一个桶了。桶状的脑子和没有脑子也几乎差不多。没脑子了,前景可想而知。在此等情况下,如果学校和老师还会补课造出了堂皇的理由,那就更可怕了。其实那些理由都不成立,成立的只有一点,那就是学校要追求自己的短期利益了。当学生的长久利益和学校的短期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学校屈从了自己的短期利益,找堂皇的理由,那就说明在一定的时间之内,这种状况不可能改变了。

学习建议

在这样的状况下,你更应该养成思考的习惯。你一定要记住,无论怎样的“做”,都不可能代替有价值的“想”。学习也好,高考也好,都是为了帮助我们找到那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我”,也只有那个“我”,才能帮助你实现更辉煌与强大的分数。一定要警惕,不要在教育中不断消磨瓦解掉“我”。没有了“我”,接受记忆的结果只能是遗忘。学习不能是一场记忆,这就是国外名校在招生的时候,为什么要让你写一份有故事、有细节的自我说明。他们就是在找你的那个“我”。一个有“我”的学生,才是有潜质有发展的学生。基础教育就是为了学生在日后真正与自己相遇准备与创造条件。

2、在上学的过程中,你是否无犹无虑、快快乐乐的享受过读书与思考的快乐?

阐释说明

这样的快乐,哪怕仅仅只有一个星期,哪怕仅仅只有三天,哪怕仅仅只有一天?如果一天都没有,无论上过怎样的名校,你其实都没受到过什么良好的教育。

即便是养小猪,要想把小猪养好,也不能对小猪天天称重,何况还是育人。天天考试的教育,是坏教育的可能性极大。考试在很大程度上讲就是一种称重。只要你对小猪称重,就势必干扰打乱小猪宁静而自然的生活。你先得把小猪抓住,为了抓住它,你得把小猪追的四下里乱跑吧。小猪一通乱跑,慌不择路,常常便会受伤,逼到墙角,你还得将她按翻在地,捆好四蹄。然后在小猪凄厉而惊恐的嘶叫声里,才好放在秤上称量。在圈猪、捉猪、捆猪、称猪的过程中,对猪造成、惊吓伤害,那是一定的。更重要的,这样日日称重、天天比较、排出名次,每一头小猪都生活在担惊受怕、忧心忡忡甚至压抑苦闷中,食欲必然受到影响,形容憔悴,猪比黄花瘦,那是肯定的啦。将教育简化为分数,将分数再进而简化为考试,将考试,再进而演化为大量低劣粗制、囫囵吞枣的试题……几经推衍,落在学生身上的结果可想而知。由于教师也被捆绑于其中,机械低效的工作侵占了他们大量的休息与思考的时间,所以盲目练习、泥沙俱下、追求数量而难讲质量的现状普遍存在着。这一现状,致使学生学了大量跟今后的生命与幸福无关的东西,这原本已是极大的悲哀;但倘若等到高考结束之后,再一反思发现自己所学的那些东西,即便对高考而言也没啥用处,这就是悲哀之中之悲哀了。

快乐的读书与思考,或者可以说因为无拘无束的读书与思考而产生的快乐,年轻的时候若无此等体验,一辈子的状态与格局不容乐观。况且,这怎么就不是一条得分的方法呢?记得2010年我带高三,学校责成学习委员负责收集同学们对任课教师的意见。之后,学习委员给我嗫嚅着说:“老师,同学们希望你在高三的时候,考一些试……”提出这样的要求,我能理解学生。学生们在想,总在理想的天空里飞会不会折了现实的羽翼?那年高考语文均分,达到了126.5分。不仅如此,在整个高中三年,我没有补过一分钟的课,甚至还带着学生做了七次人文游学,总共用时九十多天。我常常觉得读书与思考是人生很重要、很幸福的两件大事。这两件事的习惯与意识、感觉与状态,在青少年时代没有培养,没有感受,一生便很难形成与体会。

猪犹如此,人何以堪!好玩和有趣,其实是成就“人”最重要的双翼。

学习建议

排除自身原因,如果你真实的处在一个总是让你惊慌失措,感受不到读书与思考快乐的环境,那就说明,你面临的教育存在严重的问题。一方面,你应该走出去,寻找其他优质的教育资源作为有效的补充;另一方面,在这样的环境下,你更应该养成阅读与思考的习惯。因为,只有阅读能够帮助你和世界上最优秀的人联系起来,并且能够倾听他们的声音。有了阅读,你就不孤独,不是一个人了。只有思考,才能帮助你走出这样一片格局。思考是自助最有效的手段。有了思考,才能知道自身的局限。因为知道,所以才有可能,走出命运的桎梏。

3、在你的学校里,在你的心目中,“分”是利刃还是光芒?

【阐释说明】

分数是人人要求的,但如何获得分数,差异却大得很。得到分数后产生了怎样更深远的影响,差异也大的很。这恰如养鸡,目的都是让他们成为肉鸡,是养在笼子里,通过添加各种催化剂快速增肥,体态臃肿;还是散养在山坡上、草地里,靠啄食小虫,沐浴阳光,相互追逐,健康长大。结果似乎是一样的(其实,结果也是不一样的,但我们许多人看不到这些),内里过程却是差异甚大。

在得分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分”,是在一点点的压抑学生、固化学生、消磨学生、苦痛学生、损耗学生,削减它的生命力与创造的愿望,还是在不断引领学生感受并认知人类智慧与文化的璀璨光芒,领受人类高贵的精神之光,在他们的心头奏响风光旖旎的心灵乐章,帮助他们在心头酿造出对生活、对生命更美好的期待与愿望,进而增强他们改造现实的能力和勇气。我们通过分数,其实就是让我们的心走得更近些。我至今清晰地记得初上高三时,学校组织学习委员征求同学们对任课老师的教学建议,没几天学习委员找到我,向我嗫嚅道:“老师,大家别的建议没提,就是希望你在高三的时候要多增加考试”。今日谈及此事已成过去式。曾经的经历告诉我们,删除了那么多考试,高考时并没有影响我们的成绩。不但没有影响我们,还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分数并非在简单机械枯窘单调中练出来的。如果我们心头有光彩,笔下有风景,日日有新鲜的发现,天天有美好的感受,并可与金子般的时光相伴,我们期待的分数,也便自会在不久的未来在前方等着我们。

我们当然需要分数,但那粲然的分数,不应该在凌厉的刀锋下威压砍削而成,而应该在“人”真实的发展中,在一片精神之光的滋育下蓊郁挺出。

学习建议

高考大阅读曾考过一篇季羡林先生名曰《海棠花》的文章。文内讲的是季羡林先生青年的时候留学德国,因家乡的海棠花给自己留下了生命的印痕,所以在异国他乡,当面对着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的海棠花,“我的心一动,仿佛刚睡了一大觉醒来似的,蓦地发现,自己在这个异域的小城里住了六年了,相思浓浓地压上心头,无法排解”。“有这么一团十分浓烈的相思压在心头,令人感到痛苦,同时我却又爱惜这一点儿乡思,欣赏这一点儿乡思,它使我想到,我是一个有故乡和祖国的人,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他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他们的时间越远,他们却离我愈进。”写到最后,季先生说:“我站在树下,呆了半天,抬眼看到西天正亮着同海堂花一样红艳的晚霞”。同学们,如若我们的生命里,有过美好绚烂、灼亮红艳、烧红了半边个天空的晚霞的体验,我们便不难知道,季先生所着力描绘与展现的乡愁,在远离故国家乡的海外,在一个人回家的路上,是怎样的炽烈隽永、难以排遣、气势恢宏的上演铺排在他的心中了。余韵袅袅,不绝如缕。我们自己先得有晚霞,我们的晚霞,灼亮了我们的生活,也红艳辉映着我们的精神,那一日,我们才能在考场上,将原本便已存留在我们心中的内容,读懂并豁然贯通。读懂,并非什么方法,而是我们生命里早已存有。

那文中的晚霞,亮在心中;心中的晚霞,亮在笔下,所以我们很自然地便能够区别出,下面两种表达的不同:

(1)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又走过那个园子去看海棠花,她依旧同早晨一样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他似乎一点也不理会我的心情。我站在树下,呆了半天,抬眼看到西天,正亮着同海堂花一样红艳的晚霞。

(2)晚上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了一个园子里的海棠花,他开的好看极了,繁盛极了。他似乎一点也不理会我的心情。我站在树下,欣赏了半天,抬眼一看,晚霞满天,早已是暮色低垂的时候了。

两个语段的表述很是接近,你能猜出哪个语段是原文吗?看似一样,其实很不一样,不是吗?我们的笔沿着心中的路走下去,走着走着,作文的高分就会出现在眼前。

4、漫漫的学习之途,是在不断诞生心底的热忱与灿烂的灵光,还是在不断扑熄热忱,不断殒灭灵光?

【阐释说明】

对于学习,你焕发不出热情了,之所以还能学下去,主要是对前途的恐惧,对自己未来命运的担心。理智让你忍受艰苦,不断学下去。老师让思考的时候,你的脑子里一片茫然,心里想竟整这没用的!你对于知识性、结论性的笔记以及答题方法比较感兴趣,看着这些心里就觉得踏实了,有底了,心里暖洋洋的。如果上述特征存在,无论你现在的分数如何,你的教育状况都不容乐观。

劣质的教育,首先表现在,浅薄地将获取分数作为学习的核心,甚至是唯一目标。之所以名曰浅薄,是因为他们理所当然的、简单粗陋的、安逸省事的、别无他法的、笨手笨脚的、无所作为的、追名逐利地,将成绩取得、分数提升的途径,简化为加班加点与大量练习。时间不断增长,题量不断增加,表现出既辛苦又努力,即认真又负责的状态,于情于理于上于下于内于外都好交代。延长时间、增加数量,备考中此等高明策略,地球人谁都想得出。曾有人问我,教高一高二一定会比教高三轻松吧!我说也不一定,如果高三只是一遍一遍带着学生做题,其实比高一高二的教育教学简单。我这么说的时候,常常让一些“非教育人士”将吐出的舌头晾的冰凉。某些高三把关老师常年去高三,不愿下到高一高二,有可能不是教学能力更强,反而是教学能力更弱的一些人。

为了短期速成,在学生学习的过程里,其实充斥着难以计数的逼迫、威压、强制、霸道、伤害、抑制、羞辱等因素。在这样的教育过程中,会给学生带来两点显著的恶劣影响,这种影响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会日益不断地透视出来扩散开来,直至最后构成生命的走向,此等影响:一曰无热情,二曰喜结论。

无热情是因为热情在学习过程中被遏阻消除掉了,被我们“教育”掉了。“有用”才要学,“有用观”开始在同学的内心深处渐渐得到确认,并逐渐成长。他们渐渐开始对世界失去了探究与关注的兴趣,努力摒除与生俱来的,如鸟雀般喜欢飞到各处的好奇心。努力校正自己,让自己和“现实”与“考试”贴得更近,课堂的枯燥与单调,试题的泛化与滥化,成绩整日的威压与催逼,这些彼此配合,用不了多久,学生与生俱来的对外部世界普遍的热情消磨殆尽。

其二是喜结论,喜欢知识性的总结。生成这样的状况,实在是与我们日常的教学与命题大有关系。我们喜欢传授知识,拿来与输出,像搬运货物一样都比较便利。其实,不和生命发生关联的知识,都是用来准备遗忘的。学习的过程,变成一个不断装东西、不断丢东西的过程。如果说我们的课堂缺乏生机与精彩,有些人一定不承认。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啊!但是缺乏师生真实意义上全身心参与的课堂,我以为无论形式如何,都缺乏生机与情态。我们不少优质课堂生动活泼,但却与我们的内心生活与生命情趣无关。当然,在关起门真正上课,特别是真正备考的时候,我们更热衷于条分缕析地总结知识。我们的试题中,也有不少是知识的搬家。

学习建议】

生命的热焰与普遍的好奇,是人一生最可宝贵的财富。带劲儿且有趣味的活着,这才是教育对人最应有的帮助。即便我们还站在清冷黑暗的山脚,但过早屈从并投入“现实”,会极大的消减我们未来达及的可能性。我们舒展鼓胀起每一条枝叶,去用心领受并感悟每一缕迎面扑来的朝阳,我们满心欢喜地将幸福的光线告诉我们的,试图去告诉每一个人。我们热诚以待,我们对四周以及更广远的地方兴致勃勃。学生越是优秀,他被现实“修正”的程度便越低,他会与“现实”保持一个警惕的距离。现实能围剿我们许多东西,但除了我们自己,谁也到达不了我们真实的内心。我们的内心是诞生并孕育爱、蓬勃、盎然、快乐、好奇最扎实可靠的地方,我们的内心在,一切便都在。转变活法就是转变学法。

5、上课的时候特别强调的是掌握技术,还是特别强调思考与发现、生命与价值?

【阐释说明】

一个人在受教育,特别是受基础教育的过程中,当然不可避免的要学习掌握那些既有的东西。老师在此的关键,是应该把“既有”设计为学生自身的一种思考式的“发现”。在发现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进而帮助并诱导出生命意识与价值取向。将“既有”设计为“未来”,是基础教育,最核心的一件事情。教师此时使用“上帝之手”来“安排”学生的“未来”,帮助学生在“自我命运”中体悟、生成、确认。德国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有句名言:“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人文学科,由于本身便是指向“人”的,所以生命感与价值感的影响,几乎可以说是从较低学段便开始了。一个“水”字,或大河浩荡横无际涯,或明波漪漪浮光跃金,或迴流屈曲飘转若带,或涓滴晶透甜醇甘美……水痕水迹水光水态水意,逝者如斯易水送别中流击楫一尊还酹江月湘江北去。水,几乎关联着整个世界。即如小学低年级,自然要强调掌握,但掌握里也可以有思考与发现。今日的掌握是为了明天在更博大更开阔意义上的思考与发现,打下基础,积累能力,铺平道路。

你和老师学,主要不是学那些百度里可以搜到的东西,你要和老师学感悟,学丰富,学优美,学智慧,感受独特而美好的生命样式。而感悟丰富、优美、智慧等这些重要内容,在学生心头扎实的落实,是离不开教师的生命的自然显现的。

学习建议

上课不能没有“记一记”,但“记一记”不能代替“想一想”。其实,强调“记一记”,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想一想”,是让我们的“想”有所依据,有所凭借,有所帮助。我们应该对世界未知的东西有普遍的好奇心,因为世界不是接受而来的,是创造而来的。创造的喜悦是获得高分最现实、也最有效的一条捷径。为此,我们当重视预习,预习之后,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就减少了被动,赢得了主动,这样就有时间与余裕,去与老师相撞,而非手忙脚乱的只顾去装老师课堂上的内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