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古代吃饭的时候要“食不言”?

2020-04-05  本文已影响0人  橘子汽水322

众所周知,古代有很多规矩,吃饭也不例外。流传至今的“食不言,寝不语”也是其中一个,人们疑惑古人为什么要这样,那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吧。

食不语,寝不言”分别指的是:“食不言”是要求人们吃饭的时候最好不要交谈,自己默默吃自己的饭就好了。为什么不要交谈呢?

原因之一:在,吃饭的时候说话会影响我们肠道的消化。因为进食后,身体需要调动更多的血液流向消化系统的不同部位,以便使肠道获得更多的能量去分解、消化、吸收食物,但如果吃饭时谈话,会使本该流向胃的血液流向了脑,这样就会影响胃的消化功能。除此之外,人们一边吃饭一边说话,还会分散吃饭的注意力,这就会影响咀嚼和消化液的分泌,食物未嚼烂,又不能混合足够的消化液,必然会增加胃的负担,而且说话延长了吃饭时间,饭菜凉了对胃也是一种危害。

原因之二:吃饭时说话,还可能会引起呛噎。因为咽喉部是一个四通八达的通道,向上可通鼻腔、口腔,向下后可通食道,向前则可通气管。在吞咽食物时,为了保证食物通路的顺畅,吞咽反射会进行一系列的复杂动作:一是小舌头上抬,正好盖住鼻腔后部,防止食物进入鼻腔;二是咽部一些小肌肉收缩,防止食物往前流入口腔或误入“耳咽管”;三是喉头上提,使会厌软骨盖住气管。这样,四通八达的咽喉就会只剩下食道,保证了食物能乖乖沿食管进入胃,而如果吃饭时说话、大声吵嚷或哈哈大笑,都可能干扰到这一过程,使食物误入“歧途”,进入鼻腔或气管,引发咳嗽等一系列问题。

至于“寝不语”,我们都知道睡眠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并且睡眠质量的好坏关乎人的身体健康。晚上本来就是不可多得的养精蓄锐得睡觉时光,但是如果睡觉前高谈阔论或者思考问题,就会让人精神过度兴奋,不能很快的使情绪平缓下来,容易导致失眠、降低睡眠质量,影响身心健康。

“食不言寝不语”出自《论语·乡党》,是孔子对我们告诫的话。我们都知道,孔子尚礼,礼就是传统社会的行为准则,孔子最早提出了一套完备的礼教准则,他提出了君子应该以怎样的行为举止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并且希望追随他的人都以这套行为准则立世处身,他希望全世界都能够相信他的比较,所以他四处宣扬自己的思想,到处拜访各国的国王,并将自己的礼教思想讲给他们听,希望他的这套行为准则能在每个国家发挥作用,所以后来他的弟子们将他说过的话编成了《论语》,流传至今,也让我们受用不少。

我们可以暂且撇开孔子的礼教不说,这两句话对于当代人吃饭和睡觉时的行为还是很有指导意义的。吃饭的时候不要说话,这不仅对于自己细嚼慢咽,保护自己的消化系统都大有益处,而且如果在吃饭的时候说话,嘴里吃的东西喷溅出来,是一种很不礼貌的行为。我们睡觉的时候说话,不仅会让自己睡意全无,也会打扰到别人的休息,同样也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所以“食不言,寝不语”既是对自己行为的规范,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