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邪教 幸福安康想法

一本书理清中东纷争的来龙去脉-《穿越百年中东》(二)

2018-07-05  本文已影响241人  诸葛雪梨

上一篇说到以色列的犹太人和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的纷争的来龙去脉,这一次来说说阿拉伯人人内部的纷争,逊尼派,什叶派,一直以来是穆斯林的两大派别,两派之间纷争不断,又各自衍化出许多分支派别和武装组织,那么同样是穆斯林,逊尼派和什叶派到底是怎么回事,两者之间有什么分别呢?

流血的兄弟:逊尼派和什叶派

在中东,什叶派人口占了总人口的30%多,除了什叶派和逊尼派,还有少数的库尔德人,这个比例在具体的国家内有一定的不同,例如约旦,土耳其都是以逊尼派为主的国家;伊朗则是主要的什叶派国家;伊拉克的人口构成相对复杂,王室是逊尼派的,而人口以什叶派为主……

在历史上,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冲突就没有断过,即便在一个国家内,也不时爆发各种冲突,在不同的国家内,更不乏各种抵制,叙利亚的内战,两伊战争,都是伊斯兰不同教派之间爆发冲突的结果。

逊尼派和什叶派有什么区别

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有一个五功也就是这里的人们一生必做的五件事,其中一件是背诵一个信条:“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使者,阿里是真主的友人”。伊斯兰教讲求心口一致,信什么就必须说什么、做什么,所以,将信仰讲出来,对他们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关于这条信条逊尼派只说前面一句,即“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使者”。而什叶派在背诵时还会加上后一句“阿里是真主的友人”。在年轻人看来,朗诵信条不同,就是什叶派和逊尼派的最大区别。

而什叶派在礼拜上和逊尼派的区别只是:逊尼派习惯于带一块毯子,在毯子上礼拜;而什叶派则主张在自然状态下礼拜,如果没有毯子,就直接在地上礼拜,如果有毯子,也要随身带一块泥土置于毯子上面,礼拜时额头不是贴在毯子上,而是挨着那块泥土。

如果追求各类细节,从宗教仪式到法律体系到学问和生活习惯,可以找到许多不同,但在信仰的基本面上,什叶派和逊尼派的区别很小,大部分信仰都是相似的。

但虽然区别甚微,冲突和对立确实难以避免的。

什叶派和逊尼派真正的不同是因为他们宁肯选择不同,是政治上的而不是宗教上的,这是伊斯兰教的悲剧,却没有一个人能够结束对抗。

叙利亚的内战就是个典型的例子,逊尼派宁肯和‘其他组织联手,也要对付什叶派的总统。”不管是什叶派久已掌权的国家伊朗和叙利亚,还是什叶派新掌权的国家伊拉克,都存在着大量对逊尼派的迫害事件,甚至帮助别国的什叶派对付逊尼派,让逊尼派不反击都不行。

本是同根生

说到逊尼派与什叶派的来源,都要追溯到伊斯兰教的创始人限制穆罕默德逝世,在默罕默德逝世后,关于谁能继承他的领袖地位,新的宗教产生了分歧,他是安拉派来的最后一位先知,虽然他的继任者不可能继承先知的身份,可在俗世间,庞大的宗教总需要有一个管理人,这个管理人就是哈里发 —— 先知的继位者,也就是穆斯林世界的宗教领袖。

刚才我们提到,什叶派在背诵信条时还会加上后一句“阿里是真主的友人”。也就是说,是否承认阿里,是什叶派和逊尼派的区别。

阿里是谁?

他是穆罕默德的堂弟兼女婿。阿里的父亲和穆罕默德的父亲是同父同母的兄弟,都属于哈希姆族。而穆罕默德作为遗腹子,也是由阿里的父亲养大,穆罕默德的女儿法蒂玛(他其余的女儿有可能是收养的,只有这一个确定是他亲生的)又嫁给了阿里,更增加了两人的亲密关系

哈里发的竞争者主要有几个派别:最早的皈依者、跟随限制征战并建立功勋的人、征服麦加后加入伊斯兰教并称为中坚力量的大户、以及先知的亲属(哈希姆家族)。阿里就属于这最后一个派别。

在接连的几次竞选中,人们却没有选举阿里,导致阿里的支持者极为不满,哈希姆家族和倭马亚家族(被选举的哈里发家族)对立越来越明显,以致最终爆发冲突,围困了哈里发的住宅并杀死了哈里发退居阿里成为第四代哈里发。

这一举动最终导致哈希姆家族和倭马亚家族的冲突形成了伊斯兰世界的第一次内战,并最终导致了伊斯兰教派的分裂。

所谓什叶派,就是追随阿里的派别之意。以后不管出现多少支派,他们共同的特征就是尊奉阿里为穆罕默德的继承人。在这个基础上,什叶派加入了各种神秘主义,用来论证阿里比其他哈里发更有资格继承先知。在被迫害的漫漫长夜中,他们就靠这些论证而活着,产生凝聚力和幸福感。这也是为什么什叶派比逊尼派更加具有思辨性、更抽象神秘的原因。

什叶派的众多分支

什叶派随后形成了伊玛目的传统:哈里发被认为是穆罕默德在俗世上的继承人,他的权威最初来自大家的推举,后来则是靠世袭和武力。伊玛目则是靠知识来凝聚大家,他的权威来自知识,因为他从先知手中获得了完全的知识,所以大家信任他。

这里可以看出,虽然最终都是世袭的,但逊尼派和什叶派解释的方式是不同的,逊尼派更加世俗化和强力,而什叶派由于没有武力做支撑,更加容易分裂,也更加利用抽象化的理由来解释正统性。

接下来,什叶派开始出现大分裂。由于一个伊玛目不止一个儿子,在争论谁有资格继承伊玛目时,各个追随者又出现了分歧,于是就产生了什叶派的各个流派。

虽然派别众多,还经常互相争吵,但是,什叶派各分支在有些方面是共同的。

第一,他们都信奉阿里的权威。

第二,由于为少数派,被压制状态,长时间处于地下活动状态,加入了各种神秘主义,用来论证阿里比其他哈里发更有资格继承先知。

在什叶派的极端理论中,阿里的地位甚至超过了穆罕默德。这也是逊尼派对什叶派进行攻击的口实之一,认为什叶派背叛了真主。什叶派还从伊朗的拜火教中吸取养分,在伊斯兰教传统中加入了许多思辨和神秘的成分。

在伊斯兰教里,逊尼派是一个世俗、不讲究理论的派别,而什叶派则是伊斯兰教的毕达哥拉斯主义者,对数字、宇宙等玄之又玄的东西都进行过研究,直到后来更加神秘主义的苏菲派诞生后,才取代了什叶派。

第三,什叶派也更具有革命倾向和反叛传统。

刺客信条和圣战

在什叶派中,反抗最激烈、最具有传奇色彩的是一个叫作哈撒辛派(Hassassin,也叫Assassin,属于七伊玛目派的支派)的派别,人们也经常根据他们的特点称他为刺客派。英语中的单词“刺客”(Assassin)就来源于此。哈撒辛派是一个企图用武力来对付异教(包括逊尼派)的什叶派别,他们占据了中东许多高山上的城堡,并培养了许多战士。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游戏和电影《刺客信条》的灵感来源。

与属于什叶派的哈撒辛派的同时,逊尼派也有一种思潮为现代的穆斯林宗教激进主义提供了理论支持,这就是Jihad(吉哈德“圣战”)。也就是在安拉的指引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对异教徒进行讨伐。

“圣战”这个提法穿越了时代,特别在伊斯兰教处于衰败时,更显出了号召力。比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当土耳其决定参加战争中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一方时,土耳其的苏丹(同时也有哈里发的名号)就宣布,这次战争是一次“圣战”,是一场保卫伊斯兰教的战争。

通常情况下,宣布“圣战”的大都是宗教最高首脑,比如哈里发。但是,当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帝国瓦解了,苏丹和哈里发都成了过去,到底谁能宣布“圣战”,就成了大问题。

结果出人意料,从此以后,谁都可以宣布“圣战”。不管是哈马斯还是奥萨马·本·拉登,都认为他们的行为就是“圣战”。现代一切极端组织针对其他文明的袭击,都在“圣战”这个旗帜下统一起来。“圣战”变得越来越普及,也越来越失去了神圣性。

圣战这一思想发展至今就产生了现代伊斯兰主义。

从穆斯林兄弟会到ISIS

在现今社会ISIS,可以说是一个让各个大国都头疼,让平民百姓闻风丧胆的组织,而谁又能想到,他最初的源头伊斯兰兄弟会,只不过是一个慈善组织。

伊斯兰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代兄弟会、第二代伊扎布特和哈马斯、第三代基地组织、第四代ISIS

最初的穆斯林兄弟会是由中学教师哈桑版纳与另外六个运河公司的工人组成的小小慈善组织,创办的初衷是在受到西方不平等待遇的时期,向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形成互助组织,重拾穆斯林价值观,重回教法时代的美好。而兄弟会的宗旨一直是采用和平互助的方式。随后爆发了第一场巴以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反对锡安主义(犹太复国主义)的穆斯林兄弟的会表现积极,发展迅速,以至于被埃及等国王和政府认为威胁到王权而不断产生冲突,同时由于扩大规模后信徒越来越复杂。

虽然领导人仍然坚持非暴力,但中下层的许多人开始谈论如果要实现目标,必须采用暴力,越来越复杂的人员结构导致组织有失控的危险。

最终兄弟会的领袖版纳被枪杀,但此时兄弟会已经具有完整的组织,可以脱离具体人而运行。

版纳死后,兄弟会转入地下并被迫离开埃及在沙特等逊尼派保守国家落地发展,也因为这次逃亡,兄弟会的英雄扩展到了伊斯兰世界的各个角落。

兄弟会的内部逐渐分化出更极端的派别,被我国成为“伊扎布特”的伊斯兰解放党和哈马斯。第二代伊扎布特兰不仅要在伊斯兰国家建立教法统治,在非伊斯兰国家也要发展伊斯兰。他们最终要以一千多年前的哈里发国为样本,建立一个统一的哈里发国家。最初采用的是渗透和政变的方式推行,对外依然宣城非暴力组织。

由于“伊扎布特”自称是非暴力的,所以在西方并不被视为违法机构,可以公开设立办事处。它在这些国家也以宣传思想和理念为主,不从事暴力活动。

或者这么说,它的理论可以让人们推断出暴力的倾向,但它从不主动去实施暴力,而是把这个权力留给了信徒们。即便信徒们采用了暴力,它也立即与之撇清关系。

可以说,第二代的伊扎布特属于介于基地组织和兄弟会之间的组装,虽然号称非暴力组织,却为暴力提供了理论基础,奠定了第三代基地组织的诞生。

第二代的哈马斯则是直接使用暴力对抗了以色列,甚至作为一个宗教组织,一度取代了巴勒斯坦的世俗抵抗组织巴解组织的职能。但此时,暴力仍然仅针对于以色列。

而到了第三代的基地组织,暴力已经不只针对于以色列,而开始主动出击,与世界为敌了

塔利班代表着极端主义中最落后的一端,产生于难民营,由处于人生最残忍期的青年人来领导,与穆斯林兄弟会的学者领导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塔利班的出现也预示着在世界的其他地方,比如巴勒斯坦或者非洲,一个地区长期处于战乱,青少年得不到好的教育,就必然走向排外、保守,陷入恶性循环。

按照本拉登的定位,所谓基底组织,是一个革命技术的输出机构,输出从思想到斗争经验以及武器和各种技术,培养圣战战士投入各个阿拉伯国家的圣战之中。这段历史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后来在国际势力的打击下逐步走向没落,但是心的第四代又再次崛起。

到了第四代ISIS,暴力手段被进一步滥用,基地组织以培训伊斯兰战士,反抗侵略为宗旨,而ISIS更多地接纳了穆斯林兄弟会建设哈里发国家的思想,他们认为,反抗是为了建国,只有建立了哈里发国家,让所有的穆斯林都统一在一个政权下,才更有力量去面对全世界的敌人。

ISIS也比基地组织更坚决地实行宗派主义。基地组织虽然有强烈的逊尼派色彩,却也赞同穆斯林各派的联合,他们虽然在行动中屡屡针对异教的平民,但在某些时候,又强调避免平民伤亡。而ISIS则针对一切反对派,哪怕这些反对者同属于逊尼派,只要反对,就没有资格活在这个世界上。

回顾伊斯兰主义的历史,让人唏嘘不已,穆斯林兄弟会的初衷只是一个慈善组织,虽然带着一定的极端思想,但放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它好的一方面会得到放大,而极端的一面随着社会溶解而逐渐消散。其实大部分的慈善机构都有着宗教背景,而宗教必然意味着一定的极端性,这是很正常的,用不着大惊小怪。但是,一旦政权将它当作敌人,予以镇压,这些组织就会配合着政权的担忧,变得越来越极端,越来越危险。当穆斯林兄弟会被迫转入地下,版纳思想中天真的一面就注定要被放大,并诞生出越来越多的怪胎。

在未来,第四代极端组织并非终点,随着叙利亚、伊拉克、阿富汗的逐渐解体,各个教派斗争的激化,以及西方和以色列等势力造成的敌对情绪,在这片越来越碎片化的土地上,激进思想不仅不会断绝,还会继续演化下去。宗教极端思想已经和社会牢牢地捆绑在一起,这里的人民越来越没有选择机会,只能在战争和摩擦中颠簸。

也许从奥斯曼帝国解体的那一天,命运就已经注定。这里曾经拥有着和平与繁荣的伟大帝国,这里曾经有最宽容的宗教政策,这里也储藏着最丰富的石油资源,但这里也承担着最沉重的诅咒。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