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笔记:哺育你的精神胚胎

2018-08-24  本文已影响34人  归来仍少年兮

什么是感觉?

感觉,就是“我”与其他事物建立关系那一刹那的产物。

第一类: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本体感觉。
所谓本体感觉就是一些运动器官,比如肌腱关节等,在运动或者静止状态下给你的感觉。简单地说,当我们闭上眼睛依然可以精准地摸到鼻子、摸到耳朵甚至可以手拿杯子喝水,这就是本体感觉的作用。
第二类:第六感,是指超出五官感知的能力,心理学中常常把第六感和直觉并列在一起。
第三类:第七感,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指对相互连接的世界的感知力,比如银行家看到数字思考怎么样优化金融交易,创业者看到一个现象,就想到商业解决方案等,这些对连接的想象力、判断力和控制力,都是第七感;另一种解释是说,第七感就是对时间的灵敏感觉,人的意识拥有基于过去的记忆,来模拟未来、分析未来的功能。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精神胚胎的概念,有三层意思:
每个孩子一出生,就已经有一个精神胚胎,就像是一粒种子。成长,就是这个精神胚胎发育的过程。
植物种子的发育,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养料,而精神胚胎的发育,需要的养料是“感觉”。
精神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它会驱动孩子去做各种各样的事,所以孩子的自发选择,有深刻含义。

我们大多数家长都会要求孩子听话,在吃穿用方方面面;学校老师也会这样,不光有正确答案,还有正确姿势。在这样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很难有自己丰富的感觉。

现在情况好多了,家长也好、学校也好、社会也好,大家的意识都在提高,但是这是一条很长的路,还需要时间。

:精神胚胎和什么概念相似呢?
和弗洛伊德的”本我“很相似,也和武志红讲的”内在小孩“很接近,都是在讲要尊重一个个体的本性,相信只要本性在抱持的环境里得到足够自由的发展,TA就能成长足够好。而之所以那么多人在压抑着孩子的天性,就是害怕生命力,如同害怕深渊一样。这是一个更大的命题,需要更多的案例和社会实践。

:尊重孩子,世间只有一个TA,不要让TA最后变成一个复制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