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的语文课
探究宋濂求学之苦和“逆袭秘籍”后加上了“结合具体的字词或者表现手法说明理由”的指令。
当学生在探究“宋濂求学之苦”时,他们可以关注到很多的文字细节。
如有一个孩子说到:‘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每”说明是每一次,突出了宋濂借书之频繁,呼应着宋濂家中之‘贫’,真的连一本书都买不起了。”
有的说:“‘手自笔录’中的‘手’是指动手来抄写,方式之原始让人震惊。并且每本都这样,宋濂之苦和勤都凝聚在这个字眼之中”。
有的说:“‘砚冰坚’中的‘冰’和‘坚’特别形象,写出了砚台已经结成了冰,而且是坚硬的冰,环境之冷足以看出。在这样的环境下宋濂还要一本本抄书,怎不会到了手指不能弯曲的程度呢?”
有的说:“‘未尝稍降辞色’中‘稍’是一个副词,强调出了老师的极为严厉,不苟言笑到了一定程度,一天到晚都板着脸。”
还有的说:“‘负箧曳屣’中的两个动词特别动人,一个‘负’暗示了书箱之沉重,而一个‘曳’是拖着鞋子走,可以想象宋濂所穿的鞋子的破烂不堪以及‘他在大雪中行走的缓慢艰难。”
当学生在探究“宋濂的逆袭之秘籍”时,他们在问题的提示下也潜到了文字的深处。
比如有的孩子说:“‘走送之’中的‘走’,不是‘行’,体现了宋濂内心之急迫,突出了其“嗜学”的程度以及诚实守信的品质”。
有的孩子说:“‘尝趋百里外’的“趋”其实很有表现力,它的原意是恭敬的小步快走。在百里之外,没有人看到他,老师也更加看不到他,可是他依旧保持着谦逊有礼的态度,这足以说明懂礼已经深入到了他的骨子里,成为他一种根深蒂固的品质,也能体现他对学习的诚心和自律。他不成功,谁能成功呢?”
有的孩子说:“‘色愈恭,礼愈至’中的‘愈’是很打动人的。宋濂的诚心真的到了纯粹的境界,而这背后的原因是他对知识的极度渴望。”
有的孩子接着说:“‘则又请焉’中的‘又’这个副词不能忽视,充分写出了宋濂求学的恒心和耐心。”
还有的孩子说:“‘略无慕艳意’的‘略无’一词表强调,不同于“无”,突出的是一点也没有,体现了宋濂的那份笃定。”当他说完后,马上有孩子接着补充:“这份‘一点儿也没有’真的太了不起了,如果是我真的是做不到,宋濂真的是内心非常强大,精神世界非常富足的人”。
向王丹蕾老师学习,好的语文课就应如此,解读语言文字的运用来读懂背后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