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视觉享读绘

坑里埋下的是视觉种子

2019-07-17  本文已影响37人  WingTam

自己挖的坑,发现原来只是为了埋下种子。

我是Wing,来自广州,一直以“画”代“话”,用“画”来让团队管理更好玩的敏捷项目实践者。同时我特喜欢挖坑,而且挖的坑都是让自己先跳下去的。

坑里埋下的是视觉种子

这是2018年1月1日立了一个flag(此坑很深),还发了圈: “找到它,重复它,强化它”,学习视觉呈现。2018年开启深耕的视觉之“坑”的旅途

1月1日:2018年规划学“视觉呈现”

2月11日:发现了“优视觉”,一直追求系统性体系学习的我毫不犹豫报了三大系列(现是四大系列)

3月5日:圈里发了第一视觉手绘图

5月28日:参加了线下“视觉思维训练营”,终于面基阿翔老师,正式开启视觉修行

5月30日:圈里每天练习视觉元素,发图文小卡片(238张)

6月5日:视觉开始应用工作中,团队建设、需求沟通、会议培训

6月7日:终于用视觉语言将自己多年在项目管理总结的套路呈现出来了

6月19日:开启“笔耕不辍训练营”线上过五关斩六将(13幅)

7月6日:临摹“享读绘”(18张)

7月25日:又挖一个坑,尝试视觉呈现“得到:刘澜领导力30讲”(完成17讲)

9月8日:优视觉“研习社”继续修行(13幅)

11月14日:“享读绘”的图像阅读(3幅)

11月:坚持10个月21天打卡

12月29日:这天终于又进阶了,优视觉“设计院”,我来了

#2019继续挖坑#

持续每天图文视觉卡片;

3月31日:有效交付一场“不画也能说”的分享;

完成得到大学的多元思维视觉图48幅和分享日的现场视觉笔记16幅;

6月9日:完成“视觉笔记讲师”认证

坑里埋下的是视觉种子

一年多来,我坚持做了三点:

第一个坚持,多看

如果有加我的朋友圈都会知道,我每天早晨都会有“早安9宫图”,这动作我已经坚持了两年多,今年是第3年了。这里有很多因果关系,因为喜欢看图,所以发图;因为发图,所以要找图;因为找图,所以就要找好看的。

一般好看的图,我的定义就是三点:

- 颜色能吸引眼球的;

- 布局是指画面感一定要很强;

- 还有一点就是脑洞大开的创意。

第二个坚持,多画

重复它,多画。只有刻意练习,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才会有意想不想的事情发生。这一年以来,将打卡变成习惯:

* 除了每天每天9宫图,

* 保证每一天都至少画一张的图文卡片,让自己视觉元素积累的越来越多;

* 保证每一周对好看的一本书、或有感觉的一篇文章,或能触动现场感的演讲,用大画面的视觉记录呈现出来。

第三个坚持,多想

视觉记录的本质就是思考。多想,让枯燥的文字在我们的脑海中呈现画面感,对语言和文字的视觉转化是无时无刻的,在团建的游戏中、在面谈的沟通中、在需求的获取中,我都会一言不合就拿起了笔来画。为了让表达的信息更准确地传递出去。

多想,让别人能直接理解到视觉图所表达的信息,这才是视觉记录的关键。我会对每一张大画面的视觉图的每一步构思都写下来,包括关键信息的抓取和呈现出来的图文信息想表达的含义。这过程也让自己的结构化思维有了挺大的提升。

这些就是在视觉之“坑”里,我一直坚持做的三件事:多看,让视野开阔;多画,让随手能画;多想,让视觉思维更强视觉记录能让我脑壳开窍,无论在生活或工作上,都会不停地灵感冒泡。

坑里埋下的是视觉种子

【视觉之“坑”挖到的……】

我的一个小秘密:其实我并不会画画的,我的都是涂鸦。我去年才开始去学视觉记录。先看一下我一年前视觉记录的水平,这是去年我还刚开始时候学视觉记录时画的图,就是简笔画。为什么会放这张图呢?我只是想告诉大家,视觉语言就是这样子的,一个不需要、一个需要。不需要很好的画功,需要呈现想表达的内容。再回来看看这张图想表达的内容 :“试了便知”。

坑里埋下的是视觉种子

收集、深挖更多的信息,不再局限于只看到某一点,而是以点引线,以线带面,让视野更开阔。避免了“此路不通,就放弃了”的半途而废。

对需求了解得更清晰,对关键信息的抓取更准确了。最能体现的就是生活、工作上的沟通,因为一支笔、一张纸,让沟通变得更简单、更同频。有效的沟通,少了一点烦燥、多一点好心情。

大画面的结构,把关键性的元素提取出来,用关联性的图文呈现,避免了思想的固化,更有全局观地去看事情、看工作、看生活。

【用敏捷方法刻意练习视觉语言】

1、用好工具:这里的“好”,并不是使用先进、高级的工具,而是针对不同的场合找到适合的工具,来进行视觉的训练。这里的“工具”也并不是单指用来练习视觉的画笔,或者纸张,还能进行视觉训练的“场景”。学习环境可以用视觉做视觉笔记;旅游时可以画旅游手账;主要还是在工作中,会议的主题引导、方案思路的梳理、需求的解读……

画视觉的工具更广泛,除了日常的纸和笔,还有白板和白板笔,当然去到海滩一支树枝和沙也会成为练习视觉的工具。

2、最小交付:不要担心自己画不好,其实每天只是简单地把一个火柴人在一张卡片上画一张图配上一句话。这已经是一个很好的视觉元素、一个视觉的作品,可以交付上线(成品)。视觉元素的积累是为了最后大作品的呈现所储存和组合的元素。

3、持续迭代:不停止、不停留才能有提升,除了多看大师的作品去了解结构、关系、内容,关键还是不断地打破自己的舒适区去尝试不同的视觉领域。对每一本看过的书,做视觉笔记;对听过的课程内容进行视觉转述;不断地去挑战系列课程的视觉呈现。

4、互动交流:这是一个能有效获得反馈的过程。不断地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取的对视觉作品的一些意见和评论,这是一个从“面”上去了解自己的视觉作品的整体效果。另一方面是以“点”挖深,去与不同的群体,或者不同的对象,对于同一个视觉图,他的理解和看法,从而找到自己视觉表现的内容和图画,是否能确确实实地与传播的内容相匹配,让阅读者更容易理解视觉所表达的含义。

5、反思和调整:拥抱变化,不固守一种视觉方式,过程中磨练挖掘出个人风格和特点的必修课,让刻意练习找到小切口去深耕细作。

要与我一起来玩吗?要知道你是会视觉语言的。

你还记得小时候,我们第一次拿起笔,我们是如何做的?视觉语言就是我们的天赋!你不需要一定会画画,也不需要画面一定要美观。只要能清晰的将信息呈现出来,你就是在做视觉记录了。

这就是我今天的分享,我就是喜欢挖“坑”让自己跳下去,知道深耕总有宝藏,亦知坑里还可以埋下视觉种子,享受收获视觉果实的Wing。

追求新知的种子已埋下,有些坑就是值得跳下去,接受一些不确定,来换取丰富的生命体验。

坑里埋下的是视觉种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