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难题都是宝贵经历
孩子遇到困难帮还是不帮?
萌萌,四岁。
幼儿园的“时空隧道滑梯”刚刚建好的时候,孩子和家长都对它充满了好奇,萌萌也不例外。她是一个秀气的女孩儿,放学后拉着妈妈要去“时空隧道滑梯”玩,时空隧道滑梯有一条很长、很弯曲的“攀龙”,中途没有出口,对于四岁的萌萌来说,有一定难度,在妈妈的鼓励下,萌萌钻进了“攀龙”,开始向“时空隧道滑梯”爬去,妈妈在一旁看着,攀龙真的很长,爬到一半的时候,萌萌有些累了,攀龙的坡也更陡了,萌萌停了下来,向地面的妈妈求助,妈妈这时已经够不到萌萌了,没有办法钻进去帮忙,只能给萌萌打气、鼓励。萌萌向上望望,又向下看看,几乎要哭出来了。
犹豫了一会儿之后,萌萌决定向上爬,速度比开始慢了许多,妈妈在下面看着,一直揪着心。
终于萌萌爬上了“时空隧道滑梯”,妈妈和萌萌的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遇到困难,继续向前还是放弃?这不仅仅是摆在萌萌面前的问题,更是所有人在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攀龙里有些煎熬、孤立无助,但是这对萌萌来说却是无比宝贵的经历。
在她以后的人生当中,遇到各种大大小小的挑战,是战胜他们?还是躲避退缩?儿童的内心力量,正是从这样一次次的经历中建立和积累起来的,这些力量会成为他们日后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重要支撑。
家长和老师需要反思的是,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应当如何提供帮助?
很多家长、老师习惯性的把孩子看作弱者,不自觉的会代替他们做很多事情,帮他们拎书包、系鞋带、帮他们喂饭、跌倒了赶紧扶起来、孩子之间发生矛盾,大人第一时间冲上去……孩子一遇到难题,父母就忍不住要上前帮忙,殊不知这其实是帮倒忙,帮的越多,对孩子的伤害越大。
脑科学研究发现,丰富且有难度、有挑战的外部环境对儿童的智能发展更有帮助,在具有挑战的环境中,孩子面对各种问题,思考如何应对,找到解决方案,是成长和学习的关键,这些关键能力决定了一个人学习好不好,能不能成功,能否获得幸福。
好的教育能为孩子提供更多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孩子自主的、独立的面对“不是很有把握的”,“不是很安全的”,有挑战的事情,这样的机会就越多,孩子的能力越能得到锻炼,变得强大并受益终身。
因此,家长和老师一定要把握好给予孩子帮助的尺度,甚至要给孩子主动制造、创造一些难题和困难,从而磨练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