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光顾着努力,还要看一下天赋
时值冬令寒气逼人,人心难免沾染寒气。近段时间网络上涉及冷酷的话题就比较多。因为茅侃侃在寒夜离世,成功也被包上一层层厚厚积雪。成功作为令人热血沸腾的字眼,原来出生如此悲凉。
对于成功取决于什么,现在很多共识是:
成功=天赋+努力+运气
运气咱没法说,好运可遇不可求,劣运有时不期而遇。
看过很多案例,一些人总结:成功之道在于扬长避短。一些过来人也有“不熟不做”的友情提醒。二者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对于努力而言,天赋看不见摸不着,往往被忽视。但天赋是真真实实存在,这种看起来很玄乎的东西,或者不是东西,承认也罢不承认也罢,他都实实在在影响人做事的结果。
我今天要重谈天赋。努力被捧的太重了,天赋被挤逼到了墙根,没有几个人看到。
自古笑贫不笑娼。脱贫致富是人人都怀有的美好愿望。先富起来的有一堆一堆的范本,诱惑太多,烟花渐迷游人眼。
各人的情况不一样,别人的路适不适合自己是不确定的,可以尝试,不能生搬硬套。
政府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门槛低了,市场开放了,同质化竞争的激烈程度猛烈了。君不见,同一条赛道上,人头攒动。
有想法, 看好一条路,就该尝试。
有言道:机会往往伪装成困难。
机会和希望往往是干出来的。不是等来的。即使今天的巨无霸们,如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开局都没被众人看好,险些夭折,幸亏创始人坚持了一阵,才生存下来。
不拼一把谁也不知道会不会赢。但在一定的期限内,一定的游戏规则下,感觉无论如何努力成功都很渺茫,则不要恋战,要考虑换个赛道。因为确实有的事情我们是无能无力的。
只要努力就无悔,哪怕有半途而废的嫌疑,也要退出,要合理止损。
有志者事竟成,是千古流传的励志名言。但历史变迁了,这道理也不能防止四海皆准。要看清自己的“事”什么事。
就像公务员考试的竞争,有各种条件限制;还有许多其他资格考试的竞争 ,如一级建造师,4门课两年内滚动。许多人又要工作又要顾家又要学习,精力有限时间有限。如果天赋不具备,学习困难,不能很快通过,一年一年地去碰运气,只能身心疲惫。
权衡轻重,你若没有决胜的天赋,付出的成本太高时,你玩不起的,别执迷不悟。太执着了,说不定就是执拗了。换一种玩法也许海阔天空。
假如当年河北清河县XX学校举行运动会,武大郎同学天生腿短,他偏要和一般人赛跑,无论是100米,还是800米,还是接力赛,他要赢,可能门都没有。但如果举重,他就有优势,说不定冠军宝座就是他的。
天赋不像腿短腿长那样,一眼就能看出来。天赋藏在大脑里。例如有人数理化上的天赋,有人有语言艺术类的天赋。
每年清华北大的状元也会告诉你,进名校不全是努力的事。天赋不是谁想有就有的。
据传,这个可能跟大脑神经发育有关。什么左脑右脑,神经皮层一类的,不是本篇的重点,不赘述。
拿我自己来说,小学没什么异常感觉,语文和数学,就像唐诗和鸡兔同笼有多少条腿一样有趣。
到了初中,就出现了“偏科”。语文英语还凑合,数学化学就不省心了,每次考试总是拖后腿。
尤其数学几何题,添加辅助线之类的题都很茫然。而有的同学总是很厉害的让我肃然起敬,脑瓜子灵活的如数学老师。
到高中发现,数理化和语文英语彻底油水分离了。均衡时间付出,得不到均衡的回报。
物理老是莫名其妙垫底,数学居中,化学则崩溃得一塌糊涂。
尤其化学推理题:一杯液体,加了什么酸,出现了某种现象,又加了什么碱,又出来某种现象,要求推断原液有什么物质,绕来绕去准把我弄晕。
我对化学方程式很弱智,对化学元素什么的不敏感,心里着急,想和它们搞好关系,事与愿违,缕缕以失败告终。
可我明明感觉到有些同学,被化学老师称为自由电子,每天下午都去打篮球,晚自习吞吞吐吐地来,上课还会趴在桌上睡觉。我花在数理化上的时间远比他们多得多。
人比人气死人。考试结果一出来,人家依然很棒,我却被打棒。
天道酬勤在此处咯噔一下失效。也许一直有效:如果我不勤快,情况会是更糟糕的。
没有某一方的天赋,是一个人的短板。
当然了,不同于一个木桶装水量取决于短板那么简单,其实人生有无限可能性。扬长避短,在有限的时间资源里发挥长处,把短处交给擅长的别人去弥补 ,即所谓的借力,这样抱团来努力,成功就是运气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