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4读书笔记《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评判性阅读视角》

2023-12-24  本文已影响0人  望亭陆曙良

评判性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1:

“理解信息、关注内涵、发展思维”是阅读教学的整体目标。促成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发展是阅读过程中的一个系统工程,在读前、读中和读后环节设计问题时都以促成这方面的能力发展为指向。

1. 围绕文本话题,启动先行认知。在进入文本阅读之前,教师通常要围绕文本话题设计问题,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建立与即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之间的联系,为阅读扫除一定的障碍。常见四种设问方式:①经历分享。②主题讨论。从主题入手,引导学生利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列出与主题相关的词语或内容,构建语义图,通过联想、回忆并进行有序表达,形成话题语义场,丰富话题结构,拓展话题内容。③内容预测。经过“集思型”和“条目化”预测,学生在进入文本阅读之时能够迅速对预测内容做出确认或排除,准确获知文本大意,形成清晰的框架脉络。④背景铺垫。

2. 梳理文本内容,建构有效信息。在梳理文本的问题设计中,教师首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更要凸显文本主线、围绕文本主题,尊重文本事实。具体做法:①设问凸显文本主线。清晰明朗的主线可以将原本看似孤立的文本串联,便于学生更快速、更全面的理解文本,使阅读过程更有意义。角度一:时间顺序。角度二:地点流程。角度三:情节发展。角度四:内容结构。②设问围绕文本主题。围绕文本主题是有效开展课堂阅读活动的关键,教师可以结合文本体裁结构、写作意图、标题内容等来把握主题,进行有意义的铺垫与设问。③设问尊重文本事实。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关注作者的写作的目的与方式,避免主观臆断。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尊重文本事实。④设问符合认知规律。在文本梳理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认知顺序和接受能力出发,结合文本的逻辑发展设计问题,并且关注设问的连贯性、序列性及层次性,让学生在一种更为积极探究的氛围中参与阅读体验。

(32-56)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