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设计师设计学习iDesign

交互设计新人入行一年的蜕变

2015-12-29  本文已影响397人  爱吃爱花爱生活的UX人

反思自己入行一年来的工作经历,从新人到现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这不仅体现在专业方面,还有思维方式、沟通能力、工作效率等。

| 第一阶段

刚入行,这个阶段我主要参与制作了网页设计规范、移动端设计规范等等,从基础组件开始了解交互设计。此时,我的关注点是组件的设计,大处考虑组件的使用场景与操作流程,小处考虑组件的布局、操作、异常状态等等。在此过程中,我学会参考竞品,分析不同竞品的定位对于设计方案的影响,并从中获取设计的灵感。根据设计需求,在参考竞品、分析竞品的过程中,我开始用设计思考流程去分析一款产品——你在设计一款产品时,会经历怎样的设计思考流程,就应该用这种流程去反推竞品的设计,这样才能深挖一个产品的设计思路以及设计目标,而不只是停留在表面。

作为新人设计师,相信不少人都碰到过面对好几种设计方案,不知如何决策的情况,在Mentor的指导下,我慢慢学会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模拟任务流程并进行设计决策。

在制作交互文档时,我很容易钻进细节里,然后造成进度的拖延,尽管早已发现这个问题,但想要改变却无从下手。后来,在mentor的引导下,我开始尝试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先明确大方向,然后填充细节。然后,我将它运用到分析页面、制作文档,以及项目预估中,在进行时间预估时,这种思维方式能够对项目的进度有一个比较好的时间预估与把控,同时也能根据项目的不同需求确保交付物对应的精度。这种方法论,在我后来的工作中以及时间管理方面都一直在沿用,感觉受益很大。

此阶段,经历了一些基础通用组件的设计流程,我培养了通过模拟使用场景以及任务流程来思考、确定以及验证设计方案的设计习惯,并建立了先明确大方向再填充细节的思维方式。

| 第二阶段

接着,我开始参与一些大大小小的设计项目,认识到交互设计师的职责不只是根据需求给出方案,为了保证项目进度,我要预估时间、增强沟通能力,以便于上下游的交接。此外,还要学会与产品沟通,挖掘需求的本源,然后在设计中围绕这个需求进行决策。当然,接触的人多了,也就多了各种学习机会,在和各个环节的人员进行交接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学习产品思维、视觉设计规范、前端架构师的思维方式以及后台数据的管理与获取逻辑等等,此外,和项目组中不同职责的人讨论有助于发现我们自己的思维漏洞,避免思维局限。

另外,在和其他交互设计师合作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思维碰撞的机会,我也渐渐意识到自己的弱点,比如视野比较局限,容易受到一些设计原则、表层需求的限制,不容易想到一些比较好的设计表达方式。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对于交互设计的度把握不好,对于深挖需求、需求优先级排序把握不准。

这个阶段,我开始注重项目能力的培养,同时不忘增加专业能力的深度和广度并开始总结自己的工作方式,提高效率。

| 第三阶段

这个阶段,我们团队利用闲暇时间开始了创新项目,每个人都需要设计一款创新产品,经历从 市场调研、市场前景分析、产品定位、目标用户分析,到最后的设计实现的完整产品设计流程。这个阶段中,“市场前景分析”、”产品定位“等产品观开始进入我的视野,我开始明白交互设计师的工作不只是专注于用户体验、跟进项目进度,还需要培养产品思维,建立产品观和业务观。这是对需求更深层的认识。

| 第四阶段

接着,我跳了槽,从大公司进入小公司。在新的团队中,我是唯一的UE设计师,因此我承担了接需求、明确需求,梳理业务逻辑、信息架构,整理页面流程,以及制作线框图、输出交互文档的工作。在小公司有过工作经历的人应该都知道,在这里做的工作比较琐碎,常常也附带一些UI设计师的工作。因此,当人手不够的时候,我会做一些比较简单的UI设计工作,并在项目上线前期跟进开发、进行UI排查等。因为领导的缘故,我有机会参与到前期的业务沟通会议中,从业务层面了解公司的目标以及用户需求,渐渐建立了业务层面的需求分析能力。

完整地经历了产品设计流程以及业务线之后,我有了两方面的提升,一方面,我了解了运营的工作,建立了业务观,学会从公司目标去考虑需求,再结合用户体验的专业特长,使我的思维模式更加完善;另一方面,我开始注重交接的高效性,常常会思考如何交接、如何设计交付物能使上下游的交接更顺利,减少不必要的冲突以及返工。此外,由于小公司的特点,不像大公司会给你大把时间去研究交互细节,因此,我也学会了结合项目的时间节点,合理预估时间以及交付物的精度。

这个阶段,我开始看一些有关产品设计流程、产品创新思维等方面的书,发现现在看这些书不像以前一知半解,而是可以沿着书中的逻辑去思考,并佐证自己平常在工作实践过程中总结的设计方法、设计原则等等。

这个阶段,我发现了自己的优势以及兴趣点——善于从业务逻辑角度分析一款产品并热衷于优化整个业务流程的用户体验升。

| 其他

在这一年中,除了看一些专业方面的书籍,我也看了一些心理学、思维方式、销售学、创业等方面的书籍。对心理学领域的学习打开了我的另一扇窗,我接触到了“自我认知”、“思维模式”等理论,并不断改善自己的认知模式、思维习惯并构建一套自己的思维模式,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我渐渐发现思维模式这种东西是共通的,这个抽象的概念可以在不同学科之间共用,不同学科的知识也可以相互联结,完善自己的思维模式。

个人的提升除了思维方式方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沟通能力,以前我不善交际,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但在团队讨论以及需求沟通过程中,我渐渐克服了自己的弱点,在需求会议上以及设计评审会上也能用简洁清晰的话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设计方案。

我写过的几篇同类竞品分析报告,以下是一些链接:

思维导图类App体验报告

一款小而精的电商类App——「想去」

关于「百度阅读」与「微信读书」的一点思考

两款强大的播客应用的深度使用与分析报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