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看剧的孩子不一样——剧场里有孩子的诗和远方
“我们平时奔波于各种兴趣班,剧场对我来说有点像是我和孩子们放松的一个特别的moment,每个月一次,我们三个人都特别的期待,像是生活的一种仪式感。微剧场不仅仅只是每一次观看以后的心灵滋养,也是他们长大后能够时常回味的美好念想,每张票我们都会保存好的。”
— — 牛牛兔兔妈
<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自去年10月我们微剧场开幕以来,共引进演出了四部剧,两千多组家庭观看了演出,四部全追的家长不在少数,牛牛兔兔妈便是其中的一位,她家的两个孩子我印象极其深刻,因为他们是那种眼睛里有光的孩子,真的,那种自信且自由的光彩让人很难忘。
于是我采访她:“为什么你每次都会带孩子来微剧场看剧?”她便回答了以上的话。我感觉字字句句都说到我心里去了。
下面这两位妈妈也是去年四部剧全看过。我采访她们为什么带孩子来饭米微剧场看剧,她们是这样回答的:
剧场里有孩子的诗和远方
我们生活在变革最快的时代,社会每天都在日新月异的变化,这种变化给我们带来便捷、带来欣喜,也带来了很多焦虑和浮躁。我们的眼前闪烁着花花绿绿的电子屏幕,我们的耳边充斥着各种哗众取宠的声响。我们在消费着,也在被消费着。
而我们的孩子,也处于同样的境况:竞争的压力渐渐显现,浮躁的声响不绝于耳,玩耍的时间被无情挤占,想象力和创造力越来越像是一种空谈的口号……有没有一种永恒的东西,可以让我们回归最初的感官和艺术,让我们能听到最细微的呢喃,让我们能看到最本真的色彩,让我们能心灵小憩,让我们头脑暂时放空,让想象力插翅膀,让我们在那一刻,陪伴孩子静静地欣赏和享受?
通过剧场真实接触世界多元文化和艺术、得到心灵的放松和审美的愉悦,让剧场成为孩子的诗和远方,这便是我们要把微剧场这个概念引进苏州的初心。
为什么要把孩子的剧场缩小到150人以内?
虽然在国际上父母们带孩子到容纳百余人的微剧场看剧已经成为通例,但在中国,全国也只有上海、北京等几个一线城市有专业的亲子微剧场,在苏州,除了少数家长带孩子去外地看过,大家可能都只是模模糊糊听说过,并未真正体验过微剧场的演出,这实在非常遗憾。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把本来可以放到500-1000座的大剧场演出的国际精品剧目,放到150人的微剧场?
微剧场对孩子更加友好
我们传统的看剧方式,孩子们是淹没在几百个甚至上千个座椅中,面对的是又高又大的舞台,远远地看着演员的表演。在成人看来,这好像很壮观,可是我们如果蹲下身体到孩子的角度,会发现这种宏伟的大剧场对孩子来说是缺少安全感和温度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
在微剧场中,没有座椅的限制,坐累了甚至可以趴一会儿,剧场像一个小小的、温馨的盒子,孩子的心灵是受到照顾的。这也是国际戏剧艺术节上艺术家们近乎执着地强调“To be intimate”亲近体验的很重要的原因。
微剧场的剧目制作在分龄上也更加严谨,一部剧是为十几个月的小宝宝制作的,还是为2岁+、3岁+、4岁+……的幼儿制作的,在创意和制作阶段都会根据孩子的成长阶段来打造,以保障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得到最好的观看体验。
因为距离够近,可以更好地领会艺术细节
戏剧的魅力之一在于人和人之间的一种“磁场”的交流。这些剧目中,一件小小的道具,都经过艺术家的匠心打磨;一个小小的眼神动作,都在艺术家和观众之间传递着会心的能量。因为微剧场观众人数在150人以内,最远观演距离保持在10米以内,孩子们甚至可以看清艺术家脸上的汗水,听清艺术家的喘息声。这些都是数码画面无法传达的,也是遥远的观看距离无法做到的。
让孩子在戏剧中接触世界多元文化和艺术
微剧场的戏剧来自世界各地剧团,多为国际艺术节的获奖剧目。通过戏剧接触世界多元文化,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和思维方式,让孩子可以从小有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这是我们培养未来的世界公民很重要的元素。不同的戏剧,其呈现与表达的艺术形式也是不同的,有侧重音乐的,有侧重舞蹈的,有侧重舞美的……但无一例外,都凝结着艺术家的艺术思索和追求,这对于孩子们的艺术启蒙,是润物细无声的。
看过饭米多蔻微剧场剧的家长都知道,我们反对“头套剧”,反对主要靠声光电去吸引孩子的剧,反对一切粗制滥造博人眼球没有营养缺少品位的剧。去年在微剧场演出的3国4部剧,部部都是走心且国际风评极好的精品剧目,因此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今年则将有至少5国(英国、加拿大、西班牙、智利、法国)8部剧的演出,涉及音乐、舞蹈、美术、装置、科普等多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