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国学与传统文化读书

《邶风·击鼓》| 战争之殇

2018-08-27  本文已影响44人  大脸猫的自留地
《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鼓声震天,士兵们踊跃地舞刀弄枪,为了国家兴土工在漕地筑城,我独自一人南行。跟随将领公孙子仲,与陈国和宋国交好,不许我归来,忧心忡忡。在哪里定我的住处,我的马在哪里跑丢,去哪里找它,只能去树林下。无论生死聚散,我都要和你约定,握着你的手,同你一起白头到老。可叹如今相距甚远,无法与你相会,我想遵守信用却由不得自己。

这首诗表达了对战争的怨恨,士兵们远离故乡,有家不能回,居无定所,甚至连性命都不保,曾经许下的诺言也无法兑现,连年的征战之悲,无以复加。

描写战争的诗文有很多,但没想过流传甚广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竟是出于一首战争诗。关于该句,有不同的解释,一说这句话是描写战友之间深刻的感情,他们互相勉励,同生共死,激励彼此能够熬过这场战争;一说是在讲述夫妻之间的情感,士兵和妻子白头偕老的海誓山盟,不因死生契阔而变,但是如今他征战在外,自己不知能不能活着回去,这份承诺不知道能否守得住。

无论这句话表达了战友情还是夫妻情,总之在战争这一大的背景下,这是一种超越生死,用来战胜生死的感情,这让身在战争中的士兵有一丝情感的寄托,不致在残酷的征战中丧失战斗下去的勇气,丧失生的勇气,或者至少带给他些许安慰吧。而越是在这样的环境,他越发明白这份情感的珍贵,所以面对战争的分身乏术,他也只能无奈而悲戚地长叹“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在战争面前,所有的思念、情意、孤独都会被放大,所以那份沉甸甸的承诺,那份归心似箭的迫切更让人唏嘘。

这首诗名为《击鼓》,乍看题目以为会是一首热血沸腾的摩拳擦掌要在战场上一展宏图的诗,但题为击鼓,实则在描写对战争的不满和内心的悲凉。作者是否故意制造这种反差,“看那鼓声震天,好似士气无限,其实人们恨透了这无边无际的征战日子”,以此更衬托对战争的反感?或者是用激情活力的鼓声,来反衬士兵无望的情绪和心态,更凸显士兵的那份无助和渺小?

或许都有可能,但无论如何,诗歌中那份怨与恨是明白无误的。诗中的士兵身为万千普通人中的一个,被裹挟着,被卷进战争的漩涡无法脱身,无能为力的他或许已经不再渴求生还,但是于行尸走肉般的存在中想到在乎的人,依然痛心不已。即便未经历过战争,从这首诗中大概也能体会到那份战争之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