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味Ⅱ快乐的年味在鞭炮声中开了花
年关又已近,一晃又要过年了。
过年应该是欢喜的日子,可我现在却是不喜欢过年,因为过年让我感到很累。
倒是儿时的年味,多少让人还有点怀念。
特别怀念那时过年炸的饺子,过年要炸好多好多饺子,要用几个大缸将它装起来,可以吃个大半年的。
我最爱的是大人们做的糖块子,做糖块子要先熬糖,熬糖要先用红苕,大米,还有用小麦发的麦芽,这些比例也要配好了,才放在一起煮,煮到一定程度,将汁再放在锅内煮。最让人难忘的是,我晚上与小朋友玩一会就跑回家去看一下。因为糖越熬到后来,那锅的边缘沾的糖用锅铲铲一圈,那锅铲上就沾上了厚厚一层的糖,比用钱买的糖还好吃,甜甜的还带有一点点糊味儿。
糖熬好后,那就是炒炒米了,炒好的炒米白白的,然后用炒米与糖在锅里炒匀,然后将它装在抽屉里,然后用升子将它用力压紧压平。(升子)量米用的用木片做的小盒子。然后将它倒过来,再用刀将它切成一片一片。
这种糖块只有在过年时才做,而且还会做很多,然后用大缸装起来,过年招呼客人就是用这些糖块,炸的饺子,还有自己地里种的花生自己炒熟的。
那时的大人们也真够聪明的,还会做玉兰片呢。
这玉兰片呢是用糯米煮熟了,然后将它捣乱,然后将它弄成块,在农村这种东西叫糍粑。然后将糍粑切成溥溥的片,还在片上涂上一点用红纸弄成的红颜色,然后放在油锅内一炸,白里有红的,特好看,也好吃。
过年就是拿这些自己动手做的小吃点来招待客人的。
最让人期待的就是除夕那天,那天屋里屋外都要打扫的干干净净,然后大门上贴上红红的大对联,喜庆的年味一下子便涌现了出来。
更喜庆的是每家每户吃团园饭前的鞭炮声。霹雳啪啪的此起彼伏,仿佛要把个天都吵翻似的。
吃完团年饭后,便是家里每个人都要洗澡,然后换上期待了许久的新衣服,然后心里美滋美味的与小伙伴们聚一起,拿着根点燃的敬神的香,兴高彩烈的去放过的鞭炮里,捡那些还没有炸过的零星鞭炮,然后将它点燃,儿时的快乐便在鞭炮的轰炸中,乐开了花。
大年初一是要早起的,天刚亮就要被大人叫起床,倒不是要做什么事,而是我家的大人,常常的说早起三日当个工。意思是说起三个早床,就相当于多了一个日子。特别是新一年的第一天,就得竖立好这个规矩。
早上起来,母亲负责做饭,父亲则是忙着在堂屋里架起大树荘升火。那时过年比现在冷多了,初一早上吃好饭后,没事便烤火,因为初一是不走亲戚的。我们小时候没有压岁钱,因为我们人多,就我们小孩都有五个,而且那时也穷。不过一家人过年也还是欢天喜地的。
小时候过年虽然没这少那的,但对过年是满怀盼望的,心里是数着指头期待的,也许是年少无知,无忧无虑的缘故吧,才觉得过年是幸福的。
儿时的年味Ⅱ快乐的年味在鞭炮声中开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