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7
诵典思新--您的底色是什么?
在《论语·八佾》篇,有这样一段对话: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启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用现在的话来说,可以这样理解:
子夏问孔子:“《诗经·卫风·硕人篇》有这样一句描述卫庄公的夫人卫姜之美的话:她梨涡浅笑,黑白分明的眼睛一动,顾盼生辉,看起来美美哒!天生丽质,再稍加打扮,美上天啊!(诗经)这样描述美人,有什么深意呢?”
孔子回答:“三分人才,七分打扮。一般人功夫都花在打扮上了,再怎么打扮,也是在‘三分人才’的基础上啊。人天生的质朴之美,是后天加工的底色。底色好,装扮才能锦上添花。(绘事后素)”
子夏说:“我知道了。就好比仁和礼的关系一样,仁是礼的基础。”
孔子(高兴得直拍大腿)说:“你能举一反三,领悟我的意思。你进阶了,我们可以直接谈论《诗经》了。”
在这段对话里面,对我触动最深的,就是“绘事后素”四个字——底色好,装扮才能锦上添花!
在教育上,什么是我们追求的底色呢?
01 女儿的疑问
有一次,女儿要去同学家里过夜。出发前,我让她自己收拾行李。收拾完后,她问我:“妈妈,我还要带什么呀?”我对她眨眨眼睛,说:“把我们家的教养也带上!”女儿一脸懵逼,问:“妈妈,什么是教养呀?”
我也没答案啊!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我心中暗暗叫苦。思索一番之后,我是这样解释的:
教养就像孙悟空一样,有七十二变。在不同的家庭,它会变成不一样的样子。比如,在我们家,你要带出去的教养就是妈妈经常提醒你的‘做事不留小尾巴’。
见到熟识的人主动打招呼;
当你上了厕所之后,及时冲水;
洗碗的时候,把桌子也抹干净;
用过的东西不需要的时候放回原位;
吃完零食,把桌上的包装袋扔进垃圾桶;
收到礼物、接受别人的帮助、赞美,真诚地说‘谢谢’……
女儿听完,恍然大悟!
02 家长的留言
在家长微信群,我们经常会把学生们的优秀作业拍照上传,考完试也会把有进步及表现优异的名单放上群。有一次,有个家长留言说:“我家的孩子在学校作业优不优秀、成绩好不好没有关系,能尊重老师就可以了。”
在乡镇学校,这个留言很有代表性。家长们普遍认为,学习靠天赋,是学习的料,不用特意管教,照样能能学好!不是学习的料,言行不学坏就可以了。
我想说,不完全是这样的。
在《论语·雍也》篇,冉求跟孔子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您的学说,而是能力不足,学不好。”
孔子回答:“如果是能力不足的话,学到学不下去的时候,可以半途而废。你是还没开始,就放弃了。”
作为教师,我深深赞同孔子的观点:不以成绩论英雄,以态度论英雄。对学生来说,学做人重要,学做事同样重要。你认认真真地对待了一门学科,学不好,转而追求更适合自己的学问,连孔子都会为你点赞!难就难在,你从未努力尝试过,你和家长还要把责任推给天赋不足。
我想,家长在“真诚待人”的留言上,还要给孩子补上“用心做事”这一句。
教养也好,用心也好,底色好,人生一切际遇都可为我们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