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次,我们连来龙去脉都说不清楚?
保持好奇,继续期待,做自己的首席学习官,这里是易喜聊成长。
有数据统计,我们日常每天平均会和8个人做沟通,按照每个人会平均沟通3次来算,一天我们就有至少24次与人沟通的机会。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一些沟通场合中,我们能够轻而易举的发现主导话题的一方,主导方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通常他们能够坚定的表达观点,并且能够讲清楚这个观点的来龙去脉;相反,被主导的一方通常表现得没有主见,或者即使有观点也无法清楚的表达他支持这个观点的理由。
2018年火了一档创新节目《中国新说唱》,看过的朋友应该对其中导师吴亦凡挑选学员的过程印象深刻,他很清楚选手们的特点,他也很清楚他的战队需要什么样的学员,所以,在挑选学员时他表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冷静和果断,他也遇到过纠结的时候,不过最终他还是遵照他的原则做出了选择。
节目有个特别的安排,会插播导师说出挑选了某个学员,或者放弃了某个学员的原因,你会发现吴亦凡在表达他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时有理有据,完全讲得清这个想法的来龙去脉。相对而言,另外两组的导师在这方面略有逊色。
把理由讲清楚很重要吗?
能把理由讲得清楚,这件事很了不起,为什么呢?
我们来看一看这件事的影响。
对被选中学员:清楚表达选择的理由是对被挑中的学员最好的肯定,这将有利于增强学员的信心,有助于他们在未来有更好的表现。
对没有被选中的学员:公平、开放和清楚的表达理由是对他们最好的尊重,这是降低遭受被淘汰学员非议的最好办法。
对其他导师:有力的论据会影响其他导师的判断,人们会自然而然的追随这股主导力量,这股主导力量更会在后面的评分环节对评委施加影响。
表达混乱的四个原因
那么为什么有人说话能讲得清来龙去脉,而有的人说话却乱成一锅粥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参加一个会,开了一下午,对于未来要做什么还是一头雾水;老板给你布置任务,讲了半天,最后问你懂没懂,可惜你真没懂;你想说服对方采用你的方案,结果对方听的稀里糊涂,一句话就把你反驳到不置可否……
这样的情况真是急skr人,然而如果发表意见的一方没有意识到他的表达有问题,他通常就会落到被动一方,他的观点也总是被忽视、被反驳,这样的人很多,但发现自身问题的人真的很少。
究其原因,讲不明白理由的人往往有这样几个认知:
1.“还要我解释理由?这还用说吗?”,他们认为他的观点应该得到认可,不需要过多解释,懂的人自然懂。
2.“我的理由不可告人,所以不解释”,当一个人支持某个观点是出于私心,又没有找到恰当的话去掩盖这个私心,他们就不会解释理由。
3.“理由?我自己也没明白”,当一个人没有花时间去深度的思考选择一个观点的理由,任由相信自己的直觉,或者干脆耍性子不思考理由,他当然就说不明白。
4.“我的理由讲了你们也不会同意,所以不解释”,出于某种原因(比如三观不合、立场相对),当一个人先入为主的觉得其他人不会同意他的理由,他很可能干脆就不解释。
无论出于哪一个认知,表达观点却不给理由是一种自杀行为,常常让人们落入被动之境,原因你懂的,与成年人沟通,不讲why,讲再多的how也没有用。
把理由讲清楚的4个步骤
1.确立观点
找论据之前,先要找到一个可以立得住的论点。建立论点的底层依据是价值观,表层逻辑是对某个具体事件的理解,或者专业能力的释放。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原则来指导我们确立什么样的观点,其中有一条原则也许是共性的,那就是这个观点会对别人有什么影响。换句话说,如果这个观点是从自我出发,出于私心,没有顾及对整个盘面的影响,这个观点可能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观点站不住脚,后面再给什么样的理由也很苍白。
2.坚定的、清晰的给出理由
知己难觅,如果总是假定不解释理由,对方也能明白,我们就很容易陷入到无尽的苦恼,所以,养成习惯:给观点,必须给理由,如果留给我们解释理由的时间很短怎么办?这需要通过“电梯测试”来不断练习,提升简要表达观点和理由的能力,有关“电梯测试”,我会在后面的文章专门讲解。
再来,在正式与人沟通之前,一定要花时间想清楚你为何立这个观点,这一步不能偷懒,这是自我梳理的过程,同时也加强了自我暗示,而且如果必须面对竞争,这一步也将有助于我们收集说服对方的论据。比如有的部门会在重大项目的跨部门沟通会之前,本部内部先推演一番,明确论点论据,加深对项目的理解。
最后,既然我们的观点不是出于小我,是先于利他,而后利我,那么在解释理由的时候就要理直气壮,邪不压正,语气要坚定,即使可能会得罪一部分人,也要坚定的表达完整,而通常这么做,也是对对手最大的尊重。切莫明明自己握有正义纸牌,却被对方的小我纸牌压制妥协,甚至陷入深深的自责和自我怀疑。
3.重复加强观点
如果把一次沟通对话看成一篇议论文的话,前面两步我们已经公布了论点和论据,第三步,则再次甚至多次强调论点,当然,这一步可以借鉴英文写作的特点,用不同的词表达同一个观点。
4.反思纠偏
那有人问,如果在沟通过程中我们发现我们的方案不是最好的,那我们还要继续坚持吗?
这个问题我们现在理性的分析,答案应该很明显,如果有更优的方案,我们当然不应该继续坚持原来的方案和观点。甚至通常我会建议大家不要带着标准答案去与别人沟通,而是要带着好奇心,去邀请对方共同创造更好的方案,这一点我们在之前的文章《第三方案,忘掉输赢的智慧》里提到过。
然而现实的常规操作你我都懂的,人们的行为往往并不都是出于理性,有时明明知道自己错了,也要错下去。
这一点我的建议是,至少我们可以控制自己,时常的反思,假如发现自己的观点真的错了,及时纠偏,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做个小练习:回顾你成功说服对方的一次对话场景,你当时的观点是什么?理由是什么?为你当时表达理由的清晰度打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