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家杂谭人生旅途心情随笔

学唱抗战歌曲《在太行山上》:有没有进入状态和境界天差地别

2018-07-12  本文已影响1人  笑独行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别人做事或研究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很强很高,自己望尘莫及,这似乎是一个很正常和不稀奇的现象。其实,即使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你也可能感觉不到,因为你可能没有机会也可能没有兴趣去了解别人是怎么做事和研究问题的。】

学唱抗战歌曲《在太行山上》:有没有进入状态和境界天差地别

述记/笑独行

一直非常喜欢抗战歌曲《在太行山上》,尤其是开头段:“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感觉这首歌壮怀可比肩《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而美感则远胜之。对于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水平我一向是比较自信的,近期看到我比较欣赏的女作家张抗抗也曾对这首歌褒奖有加,于是就更为自己的审美趣味和品位感到自豪了。

不过,此前我一直没有整首学唱,只会唱开头段。因为……很奇怪,我一个年过五十、打小就喜欢唱歌而且也唱得不错的人,怎么会直到十一二年前观赏26集电视连续剧《江塘集中营》(2006)才首次听到这首歌呢?初高中时一本《革命歌曲大家唱》中的约200首中外歌曲我可是差不多有三分之二都会唱的。难道这首歌在文革中是禁歌?我看QQ音乐中还有一个歌名题为《太行山上》的版本标注的来源是某个《文革歌曲》合集呢。唉,不知道究竟是咋回事。

说远了。我之所以一听到《在太行山上》就喜欢却又一直没有整首学唱,主要原因是,我总觉得中间段的“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两句曲调有点古怪,不容易唱好。而结尾段的最后两句——“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两句,则是因为第一遍的后一句曲调不长而文字太多,感觉很难安排妥帖。

近来因工作关系研习“红色山西”历史而想到这首歌,于是就试着学唱起来。结果果然不好学,学了两天依然是各种跑调,怎么也唱不顺,以致前后不能相连。如此这般,第二天夜里我便“神经兴奋”得难以入眠。躺上床后,中间段和结尾段的旋律就开始不断回荡在脑海中,使我不得不跟着哼唱,数小时不得消停……

就这样,第三天我终于感觉有点上路了,渐渐唱顺了:“气焰千万丈!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与此同时,我竟喜欢上了中间段,感觉很有那么一点进入某种精神境界后高亢的“矫情”味道,或者这就是古人说的“变徵”效果吧,总之是有点不同凡响。

然后,我又于第四天继续学唱歌词重复一遍的结尾段。结果又发现,结尾段最后两句——“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此前我之所以感觉也不容易唱好,其实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第一遍的后一句曲调不长而文字太多,而在于我自己没有把握好与曲调配合的规律,因为曲调不但节奏特别快,而且在旋律上也存在某种类似“变徵”的变化。

“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而一旦唱顺了,就又觉得问题本来就没有那么复杂,只是我自己因主观上先入为主地感到复杂、有点害怕面对问题而把问题进一步复杂化了。结尾段是这样,中间段也是这样。

不过,有一点却也是肯定的,这就是当你做一件需要全力以赴的事或研究一个需要全神贯注的问题时,没有进入某个状态或某种境界以前与进入以后绝对是有天壤之别的。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别人做事或研究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很强很高,自己望尘莫及,这似乎是一个很正常和不稀奇的现象。其实,即使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你也可能感觉不到,因为你可能没有机会也可能没有兴趣去了解别人是怎么做事和研究问题的。

那么,如果是我们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或研究过的问题现在觉得做不了或研究不了了呢,是不是就有点不正常和太古怪了?比如说,我去年夏天为出版拙作读书小集《书林揽秀》而赶写了一篇题为《关于国外经典名著读藏的旧账清算与欠债忏悔》的超级长文,花了半个多月时间,“工程”规模和难度都不小,今年读书小集出版后读了感觉很难想象那是自己写的,因为我觉得现在让我写就有可能写不出来了。你总不能说这也是能力和水平存在差别所致吧?这就是没有进入某个状态或某种境界以前与进入以后的差别。

(2017年9月9日定稿,2018年7月12日订补)

【学唱抗战歌曲《在太行山上》:开头美感强,中间有味道,感觉有没有进入状态和境界天差地别_原创:笑独行_体面杂志(笑独行的和讯博客)2017-9-9 16:39:02】

学唱抗战歌曲《在太行山上》:有没有进入状态和境界天差地别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