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心”

2023-11-12  本文已影响0人  琴韵无声

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几家欢喜几家愁。

面对着揭开面纱的答案,很多孩子又免不了捶胸顿足,后悔不迭:我咋就这么粗心呢?我要是不粗心的话就能考多少分云云。

每次考完试都是“粗心”来背锅。

“你们在做1+1=2时会因为粗心做错过吗?”

全体否定。

如果“粗心”是你的性格的话,那在这种情况为什么就不粗心了呢?

“粗心”是结果,并不是原因,它只是遮挡一切原因的“遮羞布”。“遮羞布”下隐藏的东西才是造成你丢分的原因。

找了几个班上总体成绩优秀但数学都没考好的学生聊了一下。这些孩子几基本上自尊心较强,自我归因意识也很强烈。

“你觉得这次数学丢分的原因是什么?周末有没有好好分析一下?”

“考试有点紧张,时间不够,心态很慌……”

“有几题会做,可是没时间。还有好几题都是因为粗心做错了……”

几个答案几乎都是如出一辙,我再问几个学生,依然是在怪罪自己的“粗心”。

没有一个学生从这半个学期的表现来归纳原因,比如听课状态、做作业的态度、有没有认真复习等方面来归因。每次都简单粗暴的用一个“粗心”来遮挡一切。

常言说:以赢的姿态去输,输也要输得明明白白。可他们好像一个个都输得糊里又糊涂啊。多想借你借你一双慧眼呐,让你把那错误看得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每次考完,“粗心”对他们来说是极易获得而又极冠冕堂皇的借口。可就是这个借口不仅让他们轻而易举的原谅了自己,更是忽略了问题的本质。粗心的表面看起来是大意,但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基础不牢,没有形成相关的思维方式。

每一个错误的出现都是有不同的原因的,而不可能一个“粗心”就能囊括。引导他们从不同方面去归结原因,期待明天能有一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考后总结。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