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的可控

2023-09-12  本文已影响0人  布慌在读书

那些教育专家在不断的鼓吹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我们自身是什么样,孩子就是什么样。

在某一个阶段,我的确也是对这种论调深信不疑,的确,在孩子3岁之前,孩子接触到外部的因素和影响非常有限,更多的是接受来自父母的影响。但是随着孩子上幼儿园,来自老师同学其他人的影响便成为一个家庭教育中不可控的变量因素,而孩子的模仿能力又是如此的强,稍不留神,孩子就可能沾染上一些恶习,如说脏话顶嘴拖拉等,纵使父母再用心再努力,最后的结果可能也不尽如人意。

对于这件越来越不受自己控制和影响的事情,我们可以选择对抗,对抗就意味着自己的无尽的痛苦,来自自身能力的欠缺,条件的不足,资源的有限,认知的狭隘,最终会给自己带来一种深彻的挫败感。还有一种就是接受这种失控和不确定,孩子每天的成长和变化都可能是巨大的,今天的不良习惯也是可以改掉的,今天的行为不代表明天的继续,今天的结果也不代表以后都将是这种结果,那些家长看不惯的无法理解的事情,尝试着去理解就好了,要允许孩子犯错允许孩子有一些所谓的不好的习惯。

对于孩子的执着,其实是家长对于自己的苛刻。放过自己就是放过孩子,人类自身的不完美几乎是确定的,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这样那样的缺陷,或是性格上的极端,或是内心的敏感,或是人格的不成熟,内心的幼稚等等,但这些不完美并不影响我们去追求幸福,这些缺陷反而让我们更像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真实的人一定是有各种缺点的人,我们认识到并接纳了自己之后,对自己就会多一点宽容,善待自己自我关怀,别让自己的苛刻成为自己的十字架。

不要作完美的父母,要成为有爱的父母。我们接受的电视报纸书籍,几乎都将爱描述为一种包治百病的心灵神药,男女之爱,家人之爱,朋友之爱,可是到底什么是爱?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定义和理解,每个国家和民族,不同的文化之间也几乎都没有达成统一的共识,就父母对孩子的爱来说,我们认为严格就是爱,西方认为尊重就是爱,对于孩子的爱,到底什么才算爱呢?有没有一种统一的可执行的标准呢?或许有,或许也没有,对于伟大的爱,一千个读者也是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已。

父母也是人,他们也有情绪的波动。孩子的情绪波定几乎是显性的,对于孩子情绪的变化和激烈表达也是被允许的和宽容的。但是对于成年人,他们说情绪稳定是最大的体面,而实现这种情绪稳定需要的特殊的技能便是压抑和控制,情绪失控在社会生活中被认为是一种懦弱的表现,为了扮演一个强者,每个人都在用尽浑身力量控制着情绪的堤坝坚不可摧。可是现实情况是,人作为一种动物,也有气动物的一面啊,难过或是高兴,嫉妒或是仇恨,愤怒或是悲伤,也斗不过是分秒之间的事情,也有绷不住的时候,失控的时候,如果人们也能给大人的情绪多一分宽容和中肯的看待,那将是一次绝大的解放。

从成功父母的魔咒中解脱出来,做一个平凡淡定的人吧。我们做过孩子,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孩子对于父母的爱是远远弱于父母对孩子的爱的,我们成为父母后需要清晰的认识到这一点,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和命运,我们不可能永远背着一个孩子的命运在生活,那么我们将是多么的沉重啊,让孩子自由接受周围环境的塑造,接受老师的改造和社会的改造,同时尽自己做能做到最好就可以了。

对于我们自身可控的的因素努力做到最好,对于那些不可控的事情,随他去吧,爱咋咋。这不光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在任何事情上其实都是适用的,关于教育孩子也是一样,当我们承认自己的有限性之后,就能集中精力在重要的事情上努力,其他的交给命运,心怀美好,希望命运最终会开出一朵七彩斑斓的花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