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功就是核心技法——著名书画家骆飚聚贤堂课徒絮语(三八)
基本功就是核心技法——著名书画家骆飚聚贤堂课徒絮语(三八)
五五六 重耳流亡国外十九年,介子推坚定不移追随,多有筹划。据说,艰难时刻,介子推割肉让重耳充饥。重耳登上大位,介子推不受封赏,与母归隐绵山。重耳寻访无果,听信下属建议,令人烧山逼介子推出山相见。不料,介子推与母抱树不出竟被烧死。为纪念介子推,重耳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全国禁火,吃冷食,是为寒食节。按现代历法,寒食节为清明前一日。宋时,寒食节为清明前两日。
五五七 介子推不受封赏,认为忠君爱国天经地义。重耳立寒食节,确定介子推为千古模范。苏东坡忠君爱国,是向介子推学习。但现状却是“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寒食节尚在,寒食节精神无存。酒后的苏东坡能不触景生情,顾影自怜,思绪越千年?同年,苏东坡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五五八 后人以为苏东坡是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美食家。其实,苏东坡的成就并不限于此。宋仁宗认为苏东坡是宰相之才。苏东坡向朝廷写的治国建议达百万余言。南宋朝中大臣认为,北宋的灭亡就是因为没有采纳苏东坡的建议。苏东坡去世一百年后,大臣们交谈时以引用苏东坡警句名言为豪。苏东坡著作的地位仅次于《四书》、《五经》。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身处黄州的苏东坡,“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能不“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五五九 一个史上罕有其匹的天才,几十年文学艺术才华的积累和长期压抑的思想感情在瞬间同时迸发,这就是《寒食帖》。宋代尚意书法的顶峰之作。该帖的布局如同波涛汹涌,一浪高过一浪。“春江欲入户”、“破灶烧湿苇”、“也拟哭途穷”,一次次如惊涛拍岸,浊浪排空!惊天地,泣鬼神!诗意情感表达和书法情感表达浑然一体。黄庭坚说:“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才华可以重现,但释放的感情不会重来。
五六〇 对照《兰亭序》,《祭侄文稿》和《寒食帖》在章法上更具特色,充分显示出行书擅长抒发感情的优势。有论者认为“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而“尚意”的滥觞之作则在唐代如《祭侄文稿》。但是,《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的地位无法撼动。这当然有御封的原因,而最要的原因则是《兰亭序》的笔法的丰富性。
五六一 苏东坡的字,世称“苏字”,对后世影响极大,但其笔法,夏与参先生曾一面演示一面说:“苏东坡的字就是这样,他的笔法有啥难的?”后世学苏字的书家,无东坡之纯粹思想,无东坡之伟大抱负,无东坡之高洁品行,无东坡之杰出才华,无东坡之强烈感情,甚至难望其项背,故大成者少有,学得几分笔法,自以为有成或被世人认为有成。
五六二 赵朴初学苏字,创作纯用东坡笔法,但结字、布局不见东坡恣意汪洋、气势磅礴之势,结字端正,布局平整,显露出怡然自得之情,抛开主观原因不论,从客观而言,因其处境与东坡有霄壤之別。
五六三 史峰先生在《君有心郁常偃卧我施铰笔除霾质》一文中说:苏东坡寒食帖偃卧郁绪的用笔形态,恰好合从了萎糜失落的意识流,寒食帖过多抒发郁郁的情感,缺乏一些遇阻而心气更加盎然表现力度。所以从书法用情类别的角度来说,寒食帖在行书三大名帖中,是有“疵病”的一件作品。骆飚先生能切准疵病的根源就是情感的过度压抑!为了表达这种压抑,在笔法上就会存在偃笔卧行的“病笔”。
五六四 史峰先生在《君有心郁常偃卧我施铰笔除霾质》一文中说:后世书法家,如果不注意像骆飚先生这样,从境界的高度去剔除寒食帖偃笔卧行的病笔,仍旧是拿着自己的毛笔,去复写苏东坡的压抑,肯定会产生造作呆板的书法临写结果。因为苏东坡的情绪体验,别人用笔法无法原样复现,照样写样的结果只能是造作呆板。用原作偃卧的笔法临写寒食帖,就是在续写苏东坡的病笔。注意,苏东坡的病笔是加引号的,而后人临写的偃卧状态的病笔,是书法的真毛病。
五六五 史峰先生在《君有心郁常偃卧我施铰笔除霾质》一文中说:所以骆飚临写的寒食帖,就能打破苏东坡的偃卧笔弊,非常巧妙是用自己所掌握的铰笔使转技巧,通过笔锋变化的淋漓尽致,涤除原作的郁滞情感,注入情绪有起伏,主调是跳跃的动势,在参差错落的线条行进中,重塑恣肆奇崛的笔墨生动。
五六六 夏与参先生说:“写字写到最后,就是随意写。”这就是写字的第三个阶段:唯我。唯我,当然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那么,在创作过程是否要修改呢?答案是肯定的。文豪为文,当然是随意写,但是,绝大多数文章是经过修改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好字就不要改出来?
五六七学书的“无我、有我、唯我”三个阶段,既是绝对的,也是相对的。学书之初,必须绝对“无我”,如果一定要保持自己学书前形成的特点,就不必临帖了。从“无我”到“有我”是从绝对走向相对的过程。“有我”之初是绝对的,即仍然在各种碑帖中寻求“我”所需的写法,但是,达到一定的程度时,量变引起质变,“有我”就产生了,开始进入相对阶段。“有我”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升华为“唯我”。
五六八 “唯我”是“无我”、“有我”、“唯我”浑然一体的阶段。这是一个创作的丰收期,以“唯我”状态下的作品越来越多;这也是一个仍需提高水平的学习期,学无止境,要对以前临习的重新临习,寻找新的感悟,也要尽可能多地临习新帖,不断扩大视野,弥补自己的不足,这种学习仍应坚持“无我”。“唯我”阶段也应“有我”。不断修改作品,就是“唯我”中有“有我”。
五六九 许多书家一开始临帖就“有我”,临帖不久就着手创作,一创作就“唯我”,如此学书能有成就?令人疑惑。启功临了大量古帖,都用自家笔法,临帖的意义何在?是认为史上名家全与他一样还是他的笔法高于古人?启功临帖发行量极大,对后学真的有益?
五七〇 沈鹏说,他五岁开始学习毛笔字,喜欢书法,但不喜欢临帖。喜欢毛笔字就是喜欢书法?不临帖,不就是写毛笔字吗?五岁就进入绝对的“唯我”阶段,写毛笔字写成了书法大师。亘古未有的天才,对自己的学书历程如此坦承,不得不令人钦佩有加,高山仰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