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弃世红颜,一个人的地老天荒
凭心而说,嫌弃徐志摩,完全是因张幼仪而起。
尽管这位红透民国半边天的风流才子,一直以其才华霸屏到今天,我对其依旧无任何好感。请原谅我的狭隘。在我看来,文字的芳香依旧掩盖不了德行腌臜的腐臭。
张幼仪是个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自身的品行,修为,学养也是出类拔萃的,可自从15岁嫁入徐家,成为看起来风光无限的徐太太那日起,她就被徐志摩踩入了泥里尘埃。
徐志摩几乎话不离口的“土包子”,是对她真情最好的回应。所以在这种婚姻状态下,张幼仪与其谈尊重,谈尊严,真的是一种奢侈。
这样一个美好的女子,出于对徐志摩执著的爱,真就是素心一念化作春泥,呵护着那棵老杏,眼睁睁看着他逸过墙头,摇曳生姿,顾盼着风情。
而徐志摩对于这段婚姻的的态度却是:“媒妁之命,受之于父母。”言下之意,婚姻是父母的婚姻,爱情才是我的爱情。这样的义正辞严,为自己日后的荒唐放浪,庄严地先竖起了孝义的挡箭牌。
以一副受害者的孱弱面目,不仅把苛待婚姻,暴力原配的责任推的一干二净,同时又在身上洒满了冲破牢笼,追求自由和爱情的万丈光芒。
这位民国情圣一面暗恋着林徽因,一面又使张幼仪怀孕。尽管,怀孕后的张幼仪如雨中飘萍般的无助,可她期待的春天并没有到来,来的却是更猛烈的暴风雨。
他逼迫她堕胎,张幼仪觉得实在太危险。徐志摩说:“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当听到这句冷酷至极的话时,我能体会到张幼仪内心冰雪交加的深寒,甚至是万念俱灰。
既然你当不起责任,就不要给她希望。既然给了她希望,就不要让她绝望。你可以自己苟且,但前提是不要伤害他人。
现在想想,红杏也好,绿茶也罢,举着爱情至上的幌子漫渡风流,竟能成为追捧膜拜的一世佳话,那么,张幼仪沦为婚姻的葬品,时代的炮灰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徐志摩的人生观是颇值得玩味的。口口声声不爱张幼仪,一次又一次若无其事地虐杀她的心。然后又谨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训,“帮助”张幼仪生了儿子徐积锴,满足了两位高堂含饴弄孙的愿望,非常高尚地完结了他心中的责任和义务。
而后,徐志摩颇为潇洒地逼得张幼仪在离婚书上签了字。一个无助伶仃,一个海阔天空。那个年代的离婚,无异于在闹市中爆出了蘑菇云。这个杀伤力的巨大,身为新派文艺领袖的徐志摩不是不知道吧?
写了一辈子甜得发腻的情诗,可他吝啬到不肯给她一个温暖的眼神,更何况去问一声,身心重创的她该怎样活下去。就那么决绝地拂袖而去,不带走一丝云彩。
离婚,丧子,人生最晦暗时光,莫过如此。生活的猝然巨变除了让张幼仪痛不欲生,也让她重获新生。由悬崖百合,倔强地转身成为铿锵玫瑰。
可喜亦可敬的是,张幼仪终于活过来了。以我看来,与徐志摩的离婚,是她人生最正确的选择,由此才让她做回自己,涅槃重生。此后,就算前路雨暴风狂,她亦无所畏惧。这是一个怎样骄傲的女子?
她独自一人抚养幼儿生活,同时还在坚持上学进修。先在东吴大学教德语,后来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而后,又出任了云裳服装公司的总经理,到1934年,她已经是资产丰厚,声名远播的商业大鳄。
张幼仪的自立自强赢得了徐家人的尊重。徐母病故,被徐志摩背叛抛弃的张幼仪,以干女儿名义全权处理了徐老夫人的丧事。
徐志摩因飞机失事遇难,在合法妻子陆小曼无力操持的情况下,张幼仪低调现身,果断处理好一切后事。
……
尽管岁月久长,但徐志摩总是她生命中无法抹杀的印痕。也可以说,是他凉薄,成为后来滋养她的厚土,以此来回馈她曾为春泥的一往情深。毕竟,是徐志摩使她成为民国文明离婚第一人,也是徐志摩,使她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银行家。
晚年的张幼仪曾说:“我不是个有魅力的女人,不像别的女人那样。我做人严肃,因为我是苦过来的人。”这句话让我瞬间湿了眼眶,其中隐含的委屈与哀伤,我都懂。可惜,那厮不懂。不过也不要紧,即使盛名天下,他依然配不上你。
1988年,张幼仪病死于纽约。一树梅落,香清益远。
后记
一个人的漠然加上另一个人的苦衷,一个人的忠诚加上另一个人的欺骗,一个人的付出加上另一个人的掠夺,一个人的笃信加上另一个人的敷衍。
爱情是一个人加上另一个人,可是,一加一却不等于二,就像你加上我,也并不等于我们这种叫做爱的情啊?如果你忘了苏醒,那我宁愿先闭上双眼。
———— 席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