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时代行走的建筑: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
01
蓬皮杜艺术中心的历史起源
1969年6月,乔治·蓬皮杜当选为法兰西共和国总统,这位不甘因循守旧的总统积极鼓励创新,提出了要为艺术家和年青一代建造现代艺术中心的计划。
功能包含现代艺术博物馆、图书馆、工业设计中心和一个音乐及声学研究中心,并且希望它将成为一座适应动态变化的艺术博物馆。
他将选址定在首都的心脏地带,好让这一艺术中心方便地面向所有人开放,而不是仅仅为那些应邀出席展览开幕式的常客们服务。
蓬皮杜本人是现代艺术坚定的拥护者,他欣赏大胆、反叛、颠覆传统的艺术,并认为新的蓬皮杜中心应该是这种艺术理念的践行和倡导者。
当他从49个国家中的将近700个设计方案中亲自挑选中当时不过30出头、仍然默默无闻的理查德·罗杰斯和伦佐·皮亚诺合作的设计时,整个社会都震惊了。
02
对蓬皮杜艺术中心的印象
蓬皮杜中心甫一出现就被喜爱追逐时尚的巴黎人称为钢铁怪物。上一次遭遇这个待遇的建筑物还是埃菲尔铁塔。
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是一座位于巴黎市中心的艺术殿堂,坐落于Marais区,步行10分钟即可抵达巴黎圣母院及多个巴黎最热闹的街区。
这是一座改变了以往所有文化机构固有形象的建筑:开畅的空间由可移动的钢架楼板组织起来,建筑的外观完全没有坚实的体块,而是轻盈通透的幕墙。
同时也是一件1970年代西方建筑界引领高技派潮流的代表之作,是奠定了著名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与伦佐·皮亚诺职业生涯的建筑作品。
然而,刚建成时,它应该是世界上最不受欢迎的建筑之一。
罗杰斯回忆起,有一次他走在蓬皮杜中心外面的广场上,遇见一位打着伞的太太询问他是否喜欢这栋建筑,在罗杰斯回答“我就是建筑师”后,太太用雨伞打了他。
而建筑师伦佐·皮亚诺则会狡猾的说:“没有人会说蓬皮杜中心漂亮,而应该说它明亮、充满了生气。”
03
它是“高技派”
“高技术”(high-tech)一词首先出现在美国,特指 20 世纪 60 年代的建筑业。作为反映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的技术,在建筑文化中一直有着深刻地体现。
可以说,技术已经充分地融入了建筑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成为表现建筑美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蓬皮杜中心于1977年建成,1978年,美国建筑学者琼·克朗(Joan Kron)出版了一本叫《高技派:工业化风格及其源头》的书。
书中以蓬皮杜中心为例,认为建筑师们将现代工业生产出的车、机械、玻璃、工厂等产物的风格逐渐加入建筑设计,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独特流派。
这个流派赞美科技和工业的胜利,积极使用现代的材料(钢筋和玻璃),自豪地对外展示自己的结构和功能,完美体现了高科技(High-tech)的态度和风格。
04
灵活的空间布局
建筑平面的布局及空间的处理自由,立面和剖面均能予以改变,以应付一切不可预知的变化,建筑内部除了几道后加的固定隔墙外。
其余的隔断均是活动的,以满足各种不同使用上的需要,整个建筑都在表达一种可动性和可适应性,这一点使它在功能上不会过时。
05
结构创新
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中央44.8m的净跨度,要承载一个在建筑中随处都有可能安插的图书馆。
再加上前后各6m宽的交通区域和服务设施区,整个结构的宽度竟达56.8m。
外部用28根支柱支撑,做到让建筑内部的十层展览空间都无柱可寻。
以短支撑悬臂梁的方法支起桁架主梁,短的一头支撑着主跨的桁架大梁,被压翘起的细长一头,则由固定在建筑底部的拉杆紧紧拉住。
外层立柱被拉杆取代,视觉的干扰降至最小,透明立面的设想得以实现。
其他
1.线与面结构
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采用的是钢桁架梁柱结构,建筑物的东西两侧,竖向线条突出,使其具有向上的生长的感觉。
所有垂直方向的联系都是沿着东西两侧布置。
如:西立面的交通管道,以及东立面暴露在外面的各种管道,电梯和楼梯,增强了这种向上的动势。
2.颜色鲜亮
暖通管道外露,并被涂上各种抢眼的颜色,蓝色是通风管道,黄色是电气管道,绿色是输水管道,而红色则用在强调交通运输的自动扶梯与电梯上。
九经九纬与你一起见证这些在各自的时代中闪光的建筑,与你一起迎来各类建筑百花齐放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