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6古诗与诗歌

2022-03-16  本文已影响0人  勤思勤语

今日小雨,忽而缓缓几滴,忽而淅淅沥沥,就这张一直持续到中午。

今天上午前两节,我都要讲新课,一个是三年级的传统文化单元《古诗三首》即《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另一个是四年级的诗歌单元,从《繁星》到《绿》。

一、学生特点

两个年级都是5名学生,可是程度却不一样,四年级五名学生均可以对这两课诗歌达到熟读甚至背诵的效果。

而三年级的这三首古诗,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可以达到完全背诵的效果。

再加上两个班学生的自我展示与理解的程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学情不同,则选择的教学方式就大不一样。

二、教学方式

针对三年级的三首古诗,我选择的是朗诵与释义相结合,在诵读中熟练,在释义中达到对整首诗的体会,并可以熟练背诵。

针对四年级的诗歌,我选择的是诵读,多种形式的诵,在诵读的过程中,达到体味与脱书朗诵的效果。

三、教学过程

三年级:上课后,先复习一下语文园地的寓言故事,然后开始新课。

在上课前我已经在抄写古诗意思,等到上课,基本上全写完。

所以上课后,先给学生示范读古诗,然后让学生自读,并进行自我展示。

读完古诗,就跟学生们说:“结合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所以这三首古诗是一起学的,因为每首古诗都是一个传统节日。”

给学生延伸补充其他传统节日的名称,时间及习俗,也让学生可以课后搜索传统节日,并进行补充,可以进行分享展示。

接着,我们进行古诗意思的理解,从题目到诗文,逐字逐句的翻译,这要结合课文中的注释。

理解了古诗的意思,就有助于学生对诗文整体的感悟,以及对作者某些感情的体会。

带着这份理解,再来重读诗文,从点名读,到自己选择某些首读。

当读到《清明》时,外面的小雨似乎也在听我们上课,所以雨又哗哗啦啦的大了起来,伴着雨声,伴着风声,我们一起诵读《清明》。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让我们回味无穷。

学生从开始的照书读,到后来的脱离书本流利的背诵,到最后的带着感情诵。

虽然诵的效果还离最佳还有一段距离,但学生们读的还是很积极的。

这是我们迈向熟练的重要一步啊!

四年级:上课之初我们先一起伴着轻音乐,诵读昨天学习的《繁星》。

起初,上台展示环节,没有一个人当一号选手,最后还是天美来当了一号。

天美带着自己的感情,朗诵了一个小节,这比昨天的读简直美多了!

等到鸿鑫上台,更是把有感情的诵读带入了另一个境界,真是美极了!

给她们点赞都不够!这说明她们课下一定认真读了,认真背了,认真体会了!

当第二轮的时候,我还没说开始,大家竟然抢着当一号选手。

就连佳鑫,也抢着当二号,上台读了艾青的《绿》,读得特别流畅,顿时让我们刮目相看。

我就特别好奇,一个不爱开口读书的他,究竟如何做到的?

天美说:“他为了上课可以上台展示,课前读了好多遍,不会的字都问我们,所以读的可熟了。”

听了这,我立马想到了那天分享的课堂管理小方法—上课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展示环节,或者是视频,音频,图片等。

所以,展示的力量竟然激发了佳鑫和明奇主动请教的行动,这可真好!

在展示环节过后,我们再次对《绿》进行品读,想象。

尤其是想象,让我们对诗歌有了新的认识,更多的理解,也让诗歌在简单的语言下愈发的丰满。

……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可是对新奇世界的探寻是无限的。

这需要我们主动探寻,需要我们发挥想象,需要我们善于观察。

从无中看到有,从有限中看到更多的无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