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律领读《奇特的一生》,向柳比歇夫学时间管理

2022-05-04  本文已影响0人  精时力崔律

开篇语

本文:向柳比歇夫学时间管理,是上篇。

下一篇:15+年时间记录带给崔律的收获,是下篇。

两篇文章结合起来看哦~

01

你为什么要学时间管理呢?

可能你说:“我太忙了/我事太多了/我没时间”。

你想要更多的时间。

通常,人们是这样想的:

你有上面这些想法吗?你有其中的部分想法,还是有全部的想法呢?


尽管人们知道自己想要更多的时间,但到底需要多长时间呢?

人们并不清楚。

不信的话,请回答下列问题:

人们无法给出清晰的回答。

同时,还会理直气壮地说:“这根本不可能有准确的数字。每个客户不同,每个项目不同,每本书的厚度不同……所以,怎么可能有答案呢?!”

02

是的,确实工作和生活是复杂的,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

但是,这里可以有“平均答案”。

(崔律知道自己的这些平均答案,下一篇文章为大家揭秘)

此外,《奇特的一生》主人翁柳比歇夫(我喜欢称为“柳翁”)也知道这些答案:

我计划要看一本什么书。根据老经验我知道,我一小时能看20~30页。我就根据这个老经验来制订计划。至于数学,我计划每小时看45页,有时更少。

第一类工作包括中心工作(写书、搞研究)和例行工作(看参考书、做笔记、写信)。

第二类工作包括做学术报告、讲课、开学术讨论会、看文艺作品,不属直接科研工作的活动都包括在内。

其中第一类是创造性工作,比如写书、搞研究。人们通常认为这些任务所需时间的长短不一,弹性非常大,几乎没有规律可循。

然而,柳翁依然能对此做出精准的年计划:

(下一年的)中心任务是8月份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昆虫学会议,我准备在会上做个报告,谈谈经验分类法的任务和道路。

他写道,哪些论文该在会议开幕前写完,在鉴定跳甲属上要做哪些工作,在乌里扬诺夫斯克、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各待多少天,那几年中他的主要著作《文化史上的德谟克利特和柏拉图两个流派》写多少页,分类学和进化论方面的《论分类学的未来》写多少页。

然后大致安排一下时间,用他的计算单位来表示:

第一类工作:570(564.5)

路途往返:140(142)

交际:130(129)

私事:10(8.5)

诸如此类,一共是1095。

括号内是完成数字。括号内外的数字相差无几,说明他能多么精确地提前一年计划他的生活。

他在总结中吹毛求疵地记上一笔:

第一类工作完成564.5,原计划570,赤字为5.5,即1%。

也就是说,一切都相符,误差仅为1%!

计划与实际的误差尽在1%,这充分说明了柳翁对任务所需时间的精确掌握。

03

柳翁是如何掌握的呢?方法便是时间记录。

柳翁生于1890年,从26岁开始做时间记录,直至82岁去世。56年间,不论是战争,还是生病,或者家人去世,一天也没有中断记录。

正是因为时间记录,他最大化的利用了一生的时间,给世界留下了庞大的遗产,成就了令人惊叹的一生。他的遗产包括:

柳翁共发表了70来部学术著作,探讨地蚤的分类、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有很多经典著作,在国外被广为翻译出版。

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柳翁一共写了500多印张。500印张,相当于12500页打字稿。即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

此外,柳翁还写过回忆录,追忆许多科学家,谈到他一生的各个阶段以及彼尔姆大学。

柳翁讲课,当大学教研室主任兼研究所一个室的负责人,还常常到各地考察。20世纪30年代他跑遍了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去过许多集体农庄,实地研究果树害虫、玉米害虫、黄鼠……在所谓的业余时间,作为“休息”,他研究地蚤的分类。单单这一项,工作量就颇为可观:到1955年,柳比歇夫已搜集了35箱地蚤标本,共13000只。其中5000只公地蚤做了器官切片,总计300种。这些地蚤都要鉴定、测量、做切片、制作标本。他收集的材料比动物研究所多5倍……

每个人的工作性质不同,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因此对于同样的任务,每个人所需要的时长肯定是不同的。你无法参考或购买他人的数据。只能做自己的时间记录,从而得到属于自己的数据。

结束语

对于开篇的问题,我和柳翁一样,我也是知道自己的“平均数值”的。

因为我很幸运,从22岁大学毕业,进入律师事务所工作的第1天起,便开启了时间记录。截至2022年本书写作之时,我已经记录了15年。

最开始的时候使用excel表格记录,也用过OA办公系统记录。2010年购买了第1部苹果手机开始,我便使用手机APP做时间记录。

我自己摸索并原创的记录方法,请见《精力与时间双重管理研习手册》书籍第2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