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书艺术之家

听书|阶级即将固化,我等屌丝该如何应对,听《逻辑思维》

2016-09-14  本文已影响314人  语与寒妈

    又是利用做家务的时大脑的空闲期,顺便听完了《逻辑思维》中第185期节目,《即将到来的阶层社会》。整个节目听下来,感觉观点与前段时间热门的《北京折叠》有些像。

  罗胖先是定义什么是阶层,什么是固化的阶层。然后提出了教育资源的悬殊是导致阶层形成的原因,而教育资源的长期悬殊是促使阶层能固化下来的原因这个观点。

    接下来,节目列举了中国大学生小明,及美国大学生David的例子,他们的差别很明显:小明是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他没有特长,还很土,不懂人情世故,不会高雅运动;而David正好相反,他虽然成绩不如小明好,但他热情活泼,穿着有品味,经常参与各种活动,会高尔夫球、击剑等一些高雅运动。

  这样在我们国人眼里,小明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而David才是属于素质教育。但是罗胖还提出了一个让我毁三观的观点“小明和Dvid都是应试教育,只不过小明是中国式的应试教育,而Davi却是美国式的应试教育。他们的目标都是相同的,都是是试图跳出自己的阶层,向更高的阶层迈进。他们表现之所以不同,只是因为这种应试教育是处在阶层形成过程中不同的阶段。表面看,小明状况很差,但是他却比Davia拥有更平等的进入更高阶层的机会。”

    节目还有一个脑洞大开的结论,就是关于生产工具,工艺品和艺术品的结论,这个结论让我很惶恐。罗胖在节目中提出,现在教育对底层社会,中产阶级和上层设会的培养方法是不同的。

  底层社会的主要特点是思维散漫,没有行为控制力,和自律性,。比方说:他们很难为了留出更多的钱投资而克制自己的消费,也很难为了积累更多能力与资金而让自己克服或工作中的种种困难与不顺。这个观点虽然很犀利,但何尝没有说到我们心坎里去了呢?这些社会最底层的劣根性正好就是我们现在这些屌丝的劣根性。国家的统治者也就是上层社会为了让他们少犯罪,少为社会造成社会的负担,对于这群人的教育就是军事化的教育,采用强制手段,这样才能将“垃圾”变为工具。

  中层阶级,这个阶级向上层阶级靠近的积极性很高,也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对他们的教育就采用竞争式的教育,采用激励手段,让他们学习管理,学习绘画,插花等,但是这种教育还是一种集体式的教育,具有可替代性,他们只是将这群人打造成“工艺品”。

  而真正具有创造性的教育,是上层社会对他们自己子女的教育,教育他们学会领导,学会决策,学会掌舵,让他们成为一个孤品,一个艺术品,成为自己的主人,拥有挑选各种“工具”和“艺术品”权力与能力。

  当然,以上结论的社会背景是美国。当时我没有听清社会背景,导致我这2天干啥都没精打采的,总感觉我等屌丝再努力也只是成为一个“工具”。即使混到了中层,以后我们的子女也只能是被培养成一批“艺术品”里的一个。

  但是,经过这几天的思考和低落,我发现这样自暴自弃不是办法。如果我们就此放弃,那我们就只能成为垃圾,成为社会的负担。如果我们努力成为“工具”,成为一个很好用的“工具”,那么我子女才能有机会成为”工艺品”,如果幸运,我们子女这批”艺术品”中他是最美的一个,其他的都烧残了,那他也能成为孤品,这样孙子也便用可能成为“艺术品”。

  毕竟,按照罗胖的说法,我们中国暂时还预留了一个非常狭小的阶层通道。我们能做的就是意识自己阶层的劣根性,奋力纠正,努力克服,这样才能不被固话在这个社会的最底层。就如同火箭必须使劲加速,才能拜托地球引力,飞向太空一样,我们只有奋力奔跑,才能拜托阶层对我们的粘着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