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文:我三十多年的写作秘诀首次公开

2018-02-17  本文已影响21人  字若黎光
『摘』文:我三十多年的写作秘诀首次公开

摘/浅茉轻语

原文:我三十多年的写作秘诀首次公开

1.“总-分”、“分-总”和“总-分-总”结构

现在绝大多数人已经将其丢到太平洋去了。

原因有二:一是老师只讲的表面现象,没有交待清楚总与分的关系。二是这个结构适合于写短文章,长了就没法用。

2.开头的总,无外乎是在交待背景由来和基本观点之后,提出一个问题;后边的分,即主体部分展开几点或多方面回答。

3.简单的文章(钻石法则):

开头先提出一个观点,然后提出一个问题(这叫“立题”,后面再细说),接着主体部分展开三点至五点或更多来回答这个问题,结尾时写上几句话,或总结,或强调,或呼应,或升华。

4.“钻石法则”结构,大致与乔木相似,也就是围绕一个主要的观点(树干)往上长高,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展开几个分论点(枝干),当然,这些分论点下面还得有些小的观点与事例(树叶)。

如果不用“钻石法则”搭框架,文章就像藤蔓一样,主干不明显,且弯弯曲曲,枝叶繁多,甚至形散而神不聚,读者不得要领。

5.其他结构:

第一种是金字塔结构,也就是用三颗小钻石来构成一颗大钻石。通俗一点来讲,就是“大三点下面还有小三点”。

(可以理解为一个大点分三点叙述吗??????)

6.跳磴石结构,也可以称为“公交车线路”结构。你想像一下,要从此岸到彼岸,如果河中间没有若干跳磴石,你怎么过得去?

把每一块跳磴石都当成一个问题,而之间的距离则是在回答问题。

假如你提出10个问题,回答完毕,文章就完成了

7.一种用关键词串联的写作法。

打腹稿的时候,先充分的联想,想到的关键句、关键词就用笔把它写到纸上,然后进行有逻辑顺序的排列。下笔写文章的时候,就围绕那些关键词和关键句一个一个展开,关键词用完了,文章也就写完了。

8.意识流结构,也就是想到什么话语就写出来,如果你并不是一个思维极度跳跃的人,而且你能够相对紧密地扣紧一个主题,写这样的文章也无妨。但是,这只适合表达情绪,而不适合论述观点。

☞现在自己的许多文章就停留在意识流结构

-- end --

ps:谢谢你看到了这儿,祝你早安午安晚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