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降的阶梯(一):一沙一世界
小男孩躺在软软的草地上,看着天空出神,突然问道:
“天为什么是蓝色的?”
旁边微眯着眼的年轻爸爸随意地回道:
“因为空气散射了太阳光,我们看到了被散射最多的蓝光~”
“为什么蓝光被散射最多?” 小男孩自然又快速地问了下去
“什么是散射?”一旁的小女孩这时也发问了。
“散射呢,是光的方向发生改变了,好像四处散开似的。蓝光因为波长短,散射得最多,所以天空是蓝色的吧" 年轻人想了想,有点不确定地回答道。
“那白云为什么是白色的?” " 波长是什么呀?" ""两个小孩像是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秘密似的,一边笑着一边又快速地接着提问了。
"......" 懵了的年轻人
天·云·草小孩已不再关心最开始的问的是什么了,抓着你的回答一个个问下去。或许想把你问倒,或许把这当成了一个另类的绕口令游戏。好似一个下降的阶梯,一步步向下直到退无可退。
在上一集《一眼万年》中的我们像个小孩般不断追问“更远处是什么”,在这一集中,我们把视线收回,看看视野中的另外一端。
变与不变
万物从何而来,许多民族的神话中都给出了各自的答案。智者不再关注这个早已有了“答案”(或者说暂无法证实或证伪)的问题,而是好奇万物的变化。土里为什么能长出庄稼,水中为什么会有活鱼,木头为什么可以燃烧生出火焰,最神奇的是,为什么女人竟然可以产下婴儿。
【注:因本人对西方姓名有眼盲现象,为提高阅读体验,如下涉及到的西方姓名将以简写化用形式,实际对照见附录】
古希腊人帕先生认为世上没有真正的变化:
没有任何事物会来自虚无,而已经存在的事物也不会消失于无形。
而大自然恒常变化的事实让他认为感官是不可靠的,是各种感官幻象。
来源: Basil 勒另一位同时代的赫先生则认为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中: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不管是人还是河流,都已与第一次不同了。
来源:见水印圣·魔导和老道士
另外一位恩先生则是位和事老:
"万物都是由土、气、火、水四元素构成。感受到的万物变化是因为四元素相互结合或分离的缘故。所以帕先生说的对,一切都没有变化;而赫先生也说的对,事物由四元素组合而生,分离而散,这就是我们感受到的变化"
由此,恩先生解放了大众思想,释放了被禁锢的创造力,一个浩大的上古魔法时代开启了,恩先生成了第一位全系·圣·魔导师(O(∩_∩)O哈哈~好羞耻的感觉)
至此,宇宙的基本组成物质有了四种。
来源:游戏四元素而在神秘的东方,对这个问题也有着自己的解答。
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是阴与阳,而万物的变化则是阴阳轮转、五行相生相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 ——《素问·宝命全形论》
在此世界观的影响下,”矛盾“+”和"成了治人之方,治世之道。
水墨太极雀跃的生灵
限于认知手段的缺乏,古人对事物的观测只能依靠肉眼。所幸人类有一颗活跃的大脑,还可以进行各种想象和思维实验,才有这么多精彩的世界观。
偶然间,一种透明的圆圆的石头被发现可以用来取火,还可以放大物体。
这石头开始撬动这个世界。
来源:见水印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博物志》西晋·张华
这种石头被称为透镜,博物学家用它观察身边的事物。
有的观察青蛙蝙蝠鸡,有的热衷于花草等等。
胡克(初中弹性定律那个胡克)观察软木植物的结构,发现了一个个的空腔,命名为细胞(cell)。人类的视角从组织器官延伸进更细微的结构!
还有一位虎克(列文虎克)不得不提。
其制造的单式显微镜领先了同时代250年,放大倍数达275倍,没有色差问题。他观察过面包霉、蜜蜂蜇针,观察过毛发、唾液。向皇家学会提交了近200份报告。
观测物插在支柱上,透过小孔观察但是让时人和后人记住他的,不只是其高超的透镜制作技术,也不是其对技术的极度保密,而是他让人的视野延伸到一个之前未曾进入的“禁区”。
“...在我看来,我判断,即使把一百个这些小动物撑开摆在一起,也不会超过一颗粗沙子的长度;如果这是真的,那么一百万个这些小生物也够不上一颗粗沙粒的体积...“
虎克观察水滴,发现了“隐藏”在我们周围的生命世界!
从这一刻,人类记录的生命大家庭中有了微生物的席位。他们是那么地小,活在我们视野深处;他们又是那么地多,让人不禁怀疑谁才是世界主宰...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