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清一眼相中李秀成,懂得提拔人才
1854年,杨秀清一眼就相中了32岁的小兵李秀成,让他镇守太平门,后改为仪凤门,李秀成才得以崭露头角。
杨秀清,应该是太平天国中综合实力最强的诸侯王,虽说犯了不少错误,但用人方面还是可以。
杨秀清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从底层提拔人才,善于发现他们的亮点。
林启荣,出身寒微,善于防守。林启荣参加金田起义,却没啥战斗机会,定都天京之前,没见林启荣有什么事迹。
1853年,太平军西征,赖汉英受挫。杨秀清改派石达开督师,但让林启荣跟着去锻炼,并镇守九江。
林启荣在九江5年,将其打造成一座坚固的堡垒。1854年,林启荣击败罗泽南、李续宾的湘军精锐,为石达开赢得湖口大捷立下悍马功劳。
1855年,林启荣耗死塔齐布,将其活活气死。不久,又率兵出城暴打周凤山,让湘军吃尽了苦头。
1857年,鲍超组建好“霆军”,率兵攻打九江对面小池口。林启荣派兵增援,鲍超在城下遭受重伤,攻城以失败告终。
林启荣攻防兼备,被誉为太平天国的张巡。但是,石达开见死不救,单干后不派兵增援九江,坐视林启荣败亡,九江17000将士阵亡。
李秀成,生活贫困,没啥资源。参加太平军时,李秀成已经30岁,是一位非常老的“小兵”,前途渺茫、黯淡。
幸运的是,李秀成遇到了杨秀清,让他有崛起的机会。李秀成勤恳,工作非常认真,踏踏实实,不出现错误,是实用型人才。
治理安庆、庐州期间,李秀成都是协助石达开、秦日纲,做事有条不紊,且任劳任怨,从不闹情绪。
杨秀清懂得观察人才,他知道李秀成可靠。1854年,李秀成已经32岁,杨秀清不忍心让这位“小兵”默默无闻,便让李秀成镇守太平门、仪凤门,并训练新兵。
李秀成工作踏实,好好练兵,认真修筑营垒,杨秀清交代的任务,他都能提前完成,从不出差错。
2年后,李秀成得以位列24“丞相”之一,且手下有一支精兵,这是他后来发家的资本。这一年,李秀成首次参战战斗,是“东征五丞相”之一,跟着秦日纲去打江北大营、江南大营,一战成名。
林启荣,最能防守的悍将,杨秀清给他机会。李秀成,陈玉成死后,他独自支撑太平天国危局,是杨秀清发现了他,并进行栽培。此外,陈玉成也是杨秀清提拔。
杨秀清能发现人才,也懂得如何培养人才,确实不一般。可惜,杨秀清太过嚣张跋扈,目中无人,酿成了天京事变,太平天国自我损耗元气。
如果杨秀清能低调,认真辅佐天王,继续培养类似林启荣、陈玉成、李秀成等名将,太平天国将更强大,说不定可以取代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