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別心
同學問我:“現實生活中如何做到無分別心’?”
“分别心”一词,来源于佛教,指人起心动念所产生的分别取舍的心。简单举例说明“分别心”:比如我们经常会生起对他人喜欢或讨厌的念头;也常有父母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相比较等等。
在《贫僧有话要说》里写道:记者问星云大师:‘“大师,为什么你身边女众弟子比男众弟子多?”星云大师回应说:“我看不到男人,也看不到女人,我只看到出家人,看到佛陀的真理。”
從大師的回答來看,大师的心是如此的纯净,丝毫没有半点分别。看不到男人、看不到女人,只看到出家人。細究其實不然,凡事均含陰陽兩面,大師的確沒看到男人女人,但看到了出家人,從陰陽兩面來看,那大師就沒看到沒有出家的人,這還是分別心。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说:“不思善,不思恶”,就是去除分别心的方法。還是從陰陽學說來講,不思善、不思惡不會產生分別心,這種不產生分別心的重點在於“不思”,頭腦中沒有意識,或者根本不想。就像幼兒,男女一起上廁所,根本不避諱,因幼兒無男女的觀念,在這方面無分別心。
生活在紅塵俗世的我們,無論生活還是修行處處都是比較,很難生無分別心。其實,無分別心也不是沒有修行法門,還是利用陰陽學說,有陰就有陽,無分別心對應分別心,一陰一陽之謂道,世間無獨陰、獨陽之物。在無分別心之前要有分別心。先有分別心,用分別心分清陰陽、分清好壞、分清敵我,在“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後,再用無分別心對待一切。就拿我們身體吸收營養來說,我們涉入的食物不都會被身體吸收,食物進入身體後,小腸會用分別心來泌清別濁,清者進入身體,進入身體後便再無分別心,成為身體一部分。在修行上,我们需要先区分各个宗派的渐顿和利弊,然后选择与自己根机相应的法;与人相处时,也要善加分辨是杂缘还是净缘;若是杂缘,则不攀不近。当然,在行持上我们不攀外缘,在语言上也不可给别人下定义。
另一個無分別心修行法門是讓自己足夠強大。當一個男孩面對螞蟻侵擾時,男孩是不考慮這只螞蟻是何品種,因為螞蟻對於男孩來說太弱小了,男孩只要兩個手指就能剝奪螞蟻性命。佛家發大願要渡眾生,不管好人壞人無分別心,因為佛家認為人都有佛性佛心,人人皆可成佛,人人可渡。我們生活中很難做到男孩與螞蟻這種實力的絕對懸殊,因此不能所有方面都無分別心。但可以做到某一方面無分別心,比如你是位老師,先從自己的本職工作入手,無分別心對待每一個學生,不看學生的資質、學生的努力程度等,都把自己所學知識無保留地教給學生。然後將這種無差別心盡已所能無限擴大。
《金刚经》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是指没有分别的境界,众生若能如理思维,自然不起分别,如马鸣菩萨《大乘起信论》言:“一切法本来唯心,实无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