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2年时间跨界成为外企收购并购一员?
回顾从2018到2019年的时间,在这两年时间从英语机构的老师(只供职了3个月)迅速的转到会展行业收购并购,中间的辛酸必不可少,但是成长却是突飞猛进。关于思维,商业模式,谈判技巧,以及立场分析。这不是一条容易的道理,需要重新置零并且学会快速学习,但也是一条特别值得走的道路,迅速了解这个社会每天都在上演的商业模式,收购并购。也明白了个人品牌需要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样的?
1)走这条路的意义是什么?
人生的每段经历都不是随便发生的,都是在自己心底最深的欲望驱动下刻意开始的。这些经历连起来应该就是:你来到世上的意义是什么?
摄于Teamlab25岁之前,我在一家私企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但是周围的聊天都是在讨论八卦/家庭,这让我深深怀疑自己的生活是不是一眼看到底的。所以即使我当时的工资只有5000,也亦然决然刷了所有的信用卡30000块去学习英文,然后又在两个月之后转身应聘英语机构的老师,用了3个月成了成人班还比较受欢迎的英语老师。但是这依然让我觉得索然无味,是不是还有更好玩的方式等待我去探索?所以我用了差不多2个月的时间跳到了外企,做了行政工作。可是每天跟文件打交道的工作依然没有阻挡住我的野心,为什么不去试试更接触商业的工作呢?也许是我在面试的时候眼神中透露的渴望震慑到了面试官,所以我拿到了外企收购并购的offer,纯小白/零基础/谈判技巧全无,这应该是我当时身上的标签。
生涯史还记得在拿到offer差不多1个月之后,我就被带到谈判现场,当时需要单独陪德国谈判方和中国合作伙伴在一个项目上谈商业的问题。当时除了手忙脚乱还有焦虑,5天时间几乎都在失眠,但是我的热情未消,除了每天早上自我暗示:我可以的,可以说毫无他法。也让我明白了,这个工作没办法使小性子,因为背后牵扯的利益实在太大,因为每个项目最小也是几千万-上亿不等。但是当这5天结束后,成长却可能是我过去5年的总和。收购并购就像是几个人为了一个MVP (最小可行化产品)去讨论所有的关键环节并确定,包括确定合作/合作模式/财务对价及付款方式/法务申报等。
从最初的商业信息搜索整合,到项目方案制作,到涉及方利益分析以及谈判技巧,这中间用了太长时间去摸索,他们最后的落定而且必须要以英文呈现。这中间其实有个关键点,就像做菜一样,从菜场买了所有感觉有用的材料,然后分析谁会来吃,他们的口味如何,再决定是用煎,炒,煮来呈现这道菜,还是这些方式都可以用。做完之后,还要考虑他们喜欢什么样的摆盘,因为不同的摆盘给人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
把素材变成符合期待的方案中间有因为压力和焦虑而崩溃过,也不断的在试错中调整自己的框架以及做事情的流程,也会刻意的训练自己:放松,思维提升,汇报技巧,深度思考等等。可是回过头来,回到2018年我还会不会在这样,我的答案依然是,辛苦但是却是成长的加速器。在这个过程中,会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a.怎么样能够快速高效的完成工作?
b.如何快速精准的找到本质性问题?
c.怎么样缩短别人的期待和自己的呈现效果?
这份工作就像是我未来人生的一个小缩板,因为女生未来要面对各方面的事情,包括工作/家庭/商业社交,提前利用两年去看自己的答卷,也可以提前预演未来,看看有没有刻意提升的地方。
2)如何利用两年的时间将思维升维,商业模式,谈判技巧,以及立场分析快速学习并熟悉运用?
两年的时间可以做很多事情,如果计划明确,可以每月培养一个技能,每月去一个地方,做些副业,或者人生有了其他方向。总之,每个人都会有收获。
在外企做收购并购的这两年,最大的感受是思维模式的改变。从关注自己到关注涉及方,从主观到客观,从毫无框架到用户思维。
前几天听分享听到一句话,逻辑思维罗胖曾经说过,一个知识你没有用,是因为你不会;你学会了什么,就一定会用这个思维模型来处理问题。所以借助前人的思想或者书籍,从中间为自己的问题找到解决答案就会非常方便了。在这里推荐彭小六的“问题性阅读”,精准问题,然后从书籍中在碎片化时间去找到答案,理解,然后和你的生活链接(案例轰炸),再落实到工作中。
问题性阅读女生其实在工作和生活中会有很多感受和困惑,它其实是很好的素材,也是我们解开问题的敲门砖。尝试将这些感受和困惑从大脑中卸下来,然后把它变成开放式问题(为什么,怎么样,如何等),接着问问自己:你觉得答案是什么。然后再以问题式阅读去看看别人的角度和解答方式是什么。看看有什么可以借鉴和融合的没有。读书的目的有两个:陶冶情操和帮自己解决答案,否则一切不以这两个目的读书的都是在耍时间的流氓。
人为什么要去看别人思考问题的角度?本质上来说,每个人的角度都很对,但是有经验的人或者他们在吸取别人知识后的答案的角度,就像你站在一楼看到楼外面是有树挡在了前面,而他们的角度是:他们坐在飞机上,看到的是部分天空。向有方法的人学习,就是学习看问题的角度。而且人一旦思维升级了,就很难会掉到了一楼,你的视野也宽阔了很多。
思维提升,就如同在飞机上看世界现在想想我之所以好奇商业模式的原因,是希望能够掌握一个良性的可以自给自足的商业系统。所谓的商业模式,是一个组织在财务上维持自给自足的方式。一个企业的成功,提前都是需要设想商业模式的。市场需求大吗?客户画像是什么样?我可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它和市场同类化的服务最大的卖点是什么?成本和收入结构是什么样的?服务是通过什么渠道完成的?有没有合作方?(如果有,就同时也要涉及合作方的合作模式以及利润分配)
商业模式画布所以,这些问题就必须在设想商业模式之前完成这个商业画布,越清晰越好。中间涉及到的各方,如果是已经确定合作意向就会省很大力气,如果未确定需要说服,就要分析它的立场。比如从它的问题和顾虑考虑,以及这样的合作能够带给它短期/中期/长期的目标。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你需要它,那就要从它现在缺什么的角度开始考虑,这次合作能否帮它补缺还能带来很好的利益。
那么到后期你说服合作方,也就是谈判的时候,就已经帮他把所有它的疑虑和对项目的考虑都梳理完毕。他就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回答你yes或者no了。商业基本上就是大家不会做没有利益的事情,以大脑最喜欢的方式就是你可以有个傻瓜项目说明书给到我,我能在上面看到背景,利益分析,风险评估,以及未来项目的预期。可能只需要一上午的时间,他就能乖乖的到你碗里来。而这些都需要你从用户思维的角度提前想,他可能会想什么?可能希望看到什么?这个项目怎么样对他有利?有利的范围是什么?他需要怎么样操作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然后你就有了谈判的筹码,剩下的就是谈判时候的大家的博弈了。
博弈这件事情,我也还在修炼,后期跟大家分享。
3)它们的提升为我的生活带来哪些好处呢?
不会轻易被低信息给喂养,对生活的各方面也有了自己的见解和角度;
以问题型阅读去关注自己的感受和困惑,向有结果的人学习和请教;
快速识别真正有料的人和事;对生活更有容忍度;
4)商业小白为何以及如何迅速了解商业模式?
了解商业模式,其实更有利于打造个人品牌。个人品牌也是近期及未来移动模式开启,更多OL会走的一条路,有主业也有自己的事业,当然也有可能完全成为自己的事业。那么如果通过一种模式少力,系统的去增加个人品牌的影响力,就是商业模式要做的事情了。
找定位:通过兴趣和市场差异化去设定你的定位,即你可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客户画像:什么样的人会买你的服务?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年龄/爱好等)
核心资源:这个服务需要调动你的什么资源?(技能,合作方等)
渠道通路:通过什么样的渠道来呈现你的服务?
成本和收入结构:在哪里会花钱?在哪里会有收入?
以上只是我的部分心得和收获,如果你想聊一聊或者有疑问的,欢迎来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