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不再是秘密
《正午之魔》——一本关于抑郁的书,书名下两行小字——抑郁是你我共同的秘密,一下子把我拉进阅读的欲望里,好像书里藏有我困惑已久的答案,我正常吗?这个世界正常吗?还有我身边的人,他们都正常吗?或许我们都在被一种看不见的魔诅咒着,偏离了我们原本健康的一面,共同陷入抑郁。
书中,主人翁一次小小的患病历程让我联想起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肾结石病,痉挛性的疼痛让他痛不欲生,医生、药物的治疗都没让疼痛变得温和,辗转中,他似乎已触碰到世界的末日,这时,他向远在外地度假的父亲求助,要知道,他从不愿在生活上打扰父亲,父亲好像是他生命里最后的无奈,不到万不得已。主人翁生病住进的这家医院,正是他母亲患病长期治疗的地方,因此,父亲和很多医生熟识,他希望父亲能为他找来“医术高明”的医生,尽快结束他的痛苦。哪知父亲的回答是:“肾结石,会排除来的,我肯定你会没事的。等我回家再去看你吧!”父亲并没有帮忙的意思,完全“无视”他的痛苦,轻描淡写的态度让他愤怒,让他不能理解、不可原谅。事后,父亲面对他的指责,颇感吃惊,肾结石,一种普通的病症,治疗并不复杂,像分娩的阵痛,他能给予最好的帮助无非是些安慰与鼓励吧!
父亲只好向他道歉,解释他当时的心情——他只想表达得知他患的不是绝症的一种轻松。想必这位父亲千里之外突然收到孩子住院的消息,瞬间会不由自主的紧张,“肯定是重大疾病,否则我不会得到通知。”紧接着听到的是肾结石,倏然间的释然,让这位父亲紧绷的神经放松,心情也由不安变为愉悦的激动,诙谐甚至有点幸灾乐祸的的语言无意识地流淌出来,却忽视了当事人痛苦的感觉,一种更深沉的关心和爱被不恰当的表达着,无形中给不理解的病人造成了第二次伤害。
看到这,我想到自己的工作,医生和病人间的琐琐碎碎。
在如今这个健康至上的社会,形色的体检被追求健康的人提上日程,健康的参数被过度解读,接踵而至的便是莫须有的恐慌和进一步、更广泛、更全面、更深入的检查,惶恐的心理犹如生命濒临倒计时,各种不安与沮丧充斥生活。频繁的健康查体成了很多人不可或缺的身体检阅,结果一个小小的“箭头”或某一种小瑕疵都能构成他们生命安全的预警。无休止地询问医生有没有问题?会有什么样结果?还要做什么检查,要吃什么药?需要注意什么等等?试想,一辆出厂的车,只要开上马路,轮胎总有磨损的痕迹,都不可能再是全新的面貌。
我是一名医生,并不能标榜自己的医术多高明,但对于普通疾病的基本判断还是有的,体检中,在一些小瑕疵上过度解读对某些恐病的人群来说无疑是一场疾病的暗示,继而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焦虑,恐慌和焦虑对身体造成的伤害远超他本身所有的“不完美”,众所周知很多所谓的疾患都是心魔所致,精神上的不安影射出身体的反应,于是真的“病起来”了,对药物产生依赖,对自己的健康失去信心,进入体检——解读——药物干预——奔波于不同医院的魔性循环。与其如此,不如淡化处理,多给病人一鼓励,还他们一愉悦的心情,一轻松的身体环境,对身体健康将大有裨益。
媳妇计划生二胎,备孕大半年没动静,于是对身体产生诸多怀疑,说实在的,某种疑虑在我的心里也开始播下种子,经产妇,备孕半年不孕是得引起重视,但我清楚,轻松的心情是受孕的第一要素,我不能在她焦虑的状态下再推波助澜。媳妇说“妈,我得检查一下身体。”几天后她拿来一张检验报告,我扫了一眼,大致正常,我告诉她我的解读,她将信将疑地离开,不一会儿打来电话:“妈,有一项指标不正常呢!您仔细看了没?”那是一个无关紧要的指标,轻度异常被箭头醒目地标识着,如车辆上的一条划痕或许划痕都算不上,只是一块污泥。你很难和一个不懂医的人在检验报告上达成共识,尤其是家里人,比起你,她更相信“百度”,更相信道听途说,更愿意相信思想上与之共鸣的人,她会毫无根据地“质疑”你的专业。
我是一名妇产科医师,媳妇所在部门的小媳妇们怀孕时,我自然就成了保健医生,她们经常会吃惊地发现身体出现了“故障”,一种不容小觑的“病症”正威胁着腹中胎儿,于是,神色慌张地来到我的面前寻求帮助。查体后,并无阳性体征,我语气平和地告诉她:“应该无大碍,暂且观察一下吧!”时间久了,她们对我产生了怀疑,认为我并没瞧出她们的毛病或对于她们的毛病采取了敷衍的态度,渐渐的,部门里悄悄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找XX主任看病,都是无大碍的。”我知道,这里也汇聚着媳妇的想法,她何止一次的在我面前“大惊小怪”。某天,媳妇向我吐露了大家的心声,我淡淡一笑反问她:“这么多年,结果怎么样呢?”“是的呢!真的没事。”媳妇沉思片刻,有点意外又有点不好意思的嘿嘿一笑。
越来越发现,现在做医生,有时坚持自己的看法往往不得病人的心,他们会认为你不懂医,不会看病,你若顺着他的思路来,比如他说他咳嗽了可能是肺癌,你赶紧接过话,表示十二分的伤感,然后建议他尽快到专科医院复诊、住院去,切勿耽误了治疗,焦急的样子比他更切,那么你就是一名体察他病痛的人,你就是仁心仁术的医生;你若告诉他,你的胸片未发现异常,别太担心。会招来藐视和怀疑甚至指责,“我自己的身体我比你清楚,你会不会看病呀?”然后愤然起身离去。
各种不理解、各种猜忌、各种恐慌正弥漫在我们的生活中。
在我看来,抑郁不再是你我共同的秘密,而是这个社会共同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