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受过的那些教育教育,不是那么简单每天写1000字

教育,要与时俱进!(《教育,不是那么简单》之家庭篇1)

2018-11-23  本文已影响5人  探索前行

家庭教育要与时俱进,其实说到底,就是作为家长要转变教育的思想观念!

在家庭教育中,基本上大多数的家庭都涉及到三代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孩子,实施教育的是长辈,接受教育的是孩子。所以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的就是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

可以说,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孩子,这三代人的思想观念都是完全不同的,有的也许进步了,但是也有的可能退化了。进步了的,是跟上了时代的脚步,是赶上了时代的潮流。而退化了的,并不是真正地退化了,可能只是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之上,显得比较僵化和呆板,显得比较迷信和封建。

对于孩子来说,接受教育,是一种必须,也是一种天经地仪。孩子就象一张白纸,所以在教育的学术界里,有一种教育说法叫做“白纸论”。

对于一张白纸来说,始终是要涂涂写写、临摹描绘的。不可能说一张白纸永远就是一张白纸,那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但是究竟要如何涂写描绘,却是一个大大的学问!

有的白纸被描绘得五彩纷呈、绚丽多姿;有的白纸却被描绘得一塌糊涂、惨不忍睹。白纸首先是纯净洁白的,没有天生就是五彩纷呈、绚丽多姿,也没有天生就是一塌糊涂、惨不忍睹。所以在三字经里面的第一句话就是:人之初,性本善!

书写白纸的人最终还是“自己”,而且还得靠“自己”书写一生!

可是在家庭教育中,有许许多多的家庭总是想着要“包办代替”,包括一个小孩子的成长和学习!

我认为这是一个教育的误区,也是一种不正确的教育理念。

成长!

学习!

只能靠小孩——自己!

做爸爸、妈妈的,无论是身居要职,还是顶级富豪,都没有办法去代替小孩的成长和学习!你只能是起个引导、扶持和帮助的作用,你只能是为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提供一个宽阔、有用的平台,仅此而已!

随着时代的变迁,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每一代人的经历都有所不同,从而也就影响着每一代人的思想观念。

上一代人的思想观念,在不知不觉之中,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下一代人的思想观念,甚至还有可能左右下一代人的思想和行动,从而就有可能影响到下一代人的人生成长。

特别是在经济还不算发达的农村,这种思想观念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影响尤为普遍,如果不进行转变,这对现在孩子的教育是不利的,不但不利,而且消极有害。

象什么“人啊,要守得住穷!”象什么“富贵本是天注定,半点由命不由人!”象什么“家门富不富、出不出人才,是祖坟埋得好不好,风水好不好的问题!”这些陈旧迂腐的观念,也在不知不觉之中阻碍了家庭教育,影响着现在小孩的成长。

现在还有一种“读书无用论”的观念,也在慢慢抬头,如果不及时转变,将会使农村的学龄儿童流失更加严重。从做生意的角度来投资孩子的教育,从眼前的利益来看,“读书无用论”,本来就是有一点强词夺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似乎又有一点正常!家长要转变这个观念:教育,不能以投资做生意的标准来衡量!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家庭,生活富裕了,要啥有啥了。哪怕是在偏远的农村,也没有以前那么困难了。

可是教育却不知该如何教育了!

这是许多许多的家长所面临的难题!

有许多家长总是喜欢回忆自己的过去,特别是童年——那个苦啊,那个难啊!

那是历史背景造成的,也没有人愿意去吃那个苦,没有人愿意去受那个难。现在的社会进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没有那个苦可以吃了,也没有什么难去受了,我们应该感谢上苍,我们应该感谢现在的社会,让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生活在幸福的时代。不可能让现在的孩子去重复上一代人的苦,甚至去重复上几代人的苦吧。

家长的教育观念要转变,吃苦有吃苦的教育,不吃苦有不吃苦的教育。不可能说,因为没有吃过苦,而教育就没有教育的办法了。也不可能说,面对因为没有吃过苦的孩子,在教育上就束手无策。

孩子,永远是好孩子,永远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是还有暂时没有教育好的孩子。如果孩子真的不好,那是家长的责任,那是老师的责任,那是社会的责任,孩子没——有——错——!

教育没有重复性,也不可能重新再来过,教育就是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

有的家长,回忆起自己那时的童年,好象生活得无忧无虑,好象没有什么沉重的负担。那时的天是那么蓝,那时的水是那么清,那时的思想是那么单纯!

那时候也没有什么路,即或是有路,路面也不好,所以也很少有车,出门基本上都是靠“走”!

那时候也没有什么电话,更不用说手机,通话基本上都是靠“吼”!

那时候没有电视,没有电话,没有网络,能够认识几个大字的人都不是很多,思想怎么可能不纯洁?

纯洁是纯洁,但是落后啊!不说别的,就说吃和穿。吃二两肉,要凭肉票去购买;穿一件衣服,要凭布票去买布。

我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一个表叔要结婚娶媳妇,借了我们家的两丈多布票。因为当时我们家很穷,就是有了布票,也没有钞票去买布。而表叔结婚娶媳妇,有钱,却没有布票,也是买不到布的。表叔借布票的时候说:“这些布票,可能要等到表侄结婚的时候才能还哦!”我妈说:“没有关系的,到了那个时候再说,反正我们现在也用不着!”

结果我还没有到结婚的时候,布票就已经没有了,布票已经被时代淘汰了。表叔的那两丈布票永远也不用还了。退一步说,就是现在我要表叔还我们家的布票,在这个世界上恐怕也找不到“布票”这个东西啊!

现在还有肉票吗?现在还有布票吗?没有了,以前还有很多票呢,象粮票、煤油票、酒票、肥皂票等等,现在什么乱七八糟的票统统都没有了,现在只有钞票。说起票的故事,现在的小孩子还以为你在讲天书呢,他们怎么可能去体会得到我们上一代人甚至上几代人的艰难困苦呢?

不要说上几代人,就是我们60后、70后的这一代人,读书也是特别简单,小学就只有两本书——语文和数学,到小学毕业都是这两本书。不象现在,就是一个学前班的书,都有五六本之多。小小年纪,就要背上沉重的小书包!

那时候的老师,也好象没有现在的老师“聪明能干”,很多的老师只是初中毕业,就来教小学,老师也没有什么大道理可讲,学不学得到,完全是学生的事。

老师很简单,学生很单纯,教育很平静。

可是现在不同了,社会变幻复杂,教育环境也不同以往,教育变得艰难起来。

说起几代人的思想观念,我这里有两个真实的小故事。

有一个小男孩李某某,四岁多一点,春季开始进入我的幼儿园。

刚开始几天,小男孩真的很凶啊。上车的时候,几个人抬着上车,手舞足蹈,拳打脚踢,我的车都差一点被他踢乱。

这时候,小男孩的爷爷就说:“不去就不去吧,算了!”

小男孩的爸爸对爷爷说:“你进屋去,你不要说话,小孩就是被你给宠坏了!”

小男孩看见爷爷进屋去了,估计没有人来“保护”了,在爸爸的权威之下,反抗就没有那么强烈了,终于上了车。

过了差不多半个月,小男孩终于习惯了。

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因为天气变化,南方的春雨季节,说冷就冷,而且冷得就象冬天,说热就热,而且热得就象夏天。空气也似乎掺杂着浓浓的水份。这样的鬼天气,不要说小孩子顶不住,就是有一些大人也顶不住,感冒是很正常的事。

小男孩感冒了。

这时候全家老少都紧张了!

爷爷坚决不让小男孩来幼儿园了。

爸爸看到小男孩不舒服,心里也很痛,就只好同意让小男孩留在家里。那就休息几天吧!

小男孩去医院打了两天点滴以后,情况已经有所好转。

按理说,既然感冒已经好了,没有什么身体不适的情况,这时候就应该送小男孩来幼儿园了。

可是小男孩的爷爷还是有所顾虑,认为小男孩还没有完全好彻底,还需要休息几天再说,又加上小男孩的爸爸那几天刚好不在家,所以小男孩就在家休息了。

等到爸爸回家以后,看到小男孩已经完全好了,问我为什么不去接小男孩来幼儿园。

爷爷说:“去什么去,都还没有完全好彻底呢!”

小孩子感冒是比较正常的事,吃药、打点滴,情况有所好转以后,就应该继续上学。如果感冒了,就不上学了,那么一个春天都不用上学了。不仅仅是春天才感冒,就是一年四季都会有感冒,都是很正常的事,那怎么办?

有一首好听的童谣: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好睡眠,秋有蚊虫冬又冷,收拾书包好过年!

一年四季还有读书的大好时光吗?

还有一个小男孩张某某,五岁左右,爸爸、妈妈都在外地打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是一个留守儿童。

爸爸、妈妈在开春的时候,考虑到下半年小男孩要去学校上学前班了,就打电话给我,想来我幼儿园适应一下学习的氛围和环境。

我就去家访,想接小男孩来幼儿园。

爷爷、奶奶不同意。

我记得那时候收费每个月才一百二十元,没有其它的任何收费。而且还是一个月才放两天假,隔一个星期天放一天假,也就是说那时候我们幼儿园的老师一个月只休息两天。

可是爷爷、奶奶还是认为太贵。

“一百二十元啊,我们三口人在家,一个月的伙食费都差不多了,我们三口人在家一个月的电费还不到五元钱呢。一百二十元,太贵了,能不能少一点呢?”

我说:“不能再少了,这已经是全国收费最低的了。再说了,账不能那么算,小孩子的教育是不能以金钱来衡量的。”

“你们幼儿园教一些什么东西?教读书、教写字么?”

“教啊,但是主要还是让小孩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你要说教什么东西的话,这么一点大的小孩,他又能学什么呢?在幼儿园里,主要还是以玩为主。”

“玩?还不如让小孩子在家里面玩,到你幼儿园去玩和在家里玩,又有什么区别,还要交那么多钱!”

“在家里玩和在幼儿园玩,还是有区别的,在家里玩,是无意识的,而且没有同伴分享和交流。在幼儿园玩,是有意识的,是老师精心组织的,而且至少还有同伴分享和交流。”

爷爷、奶奶的思想工作就是做不通,一个字,就是嫌“贵”,我们只好无功而返。

爸爸、妈妈又打电话给爷爷、奶奶,可是爷爷、奶奶就是不愿意送小男孩来幼儿园。爸爸、妈妈离家又远,终究无计可施,只好不送小男孩来幼儿园了。

上面两个真实的小故事中,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之间的思想观念是有差别的。

爷爷、奶奶认为,只要小孩吃得饱饭,睡得好觉,没有什么病,就可以了。他们那一代人就是这么长大的,而且他们的孩子,即小孩的爸爸也是这么养大的。而且现在的生活感觉也还不错!

爸爸、妈妈认为,小孩子应该接受教育,自己就是因为知识太少,打工拿不到高薪,而且赚钱也很困难。

爸爸、妈妈在外打工,也算是见了一些世面,接触了一些新生事物,思想观念也有所转变。

但是究竟转变了多少,究竟转变在哪里,由于文化知识的缺陷,恐怕连爸爸、妈妈自己也不知道。

现在生活很艰难,特别是没有多少文化的打工一族,每天为了生活而奔波劳累,每天考虑的第一件事就是:钱啊,钱!也难怪,生活中处处离不开钱,也少不了钱。不仅仅是自己要用钱,还有很多人、很多地方等着要用钱。上有老,要孝顺,要养老;下有小,要吃饭,要衣穿,要学习。做到这些都需要一个东西,那就是“钱”。不说家财万贯,不说富甲一方,但是至少也要能够解决温饱。

但是,生活再困难,对于孩子的教育不能耽搁啊!

如果不重视孩子的教育,那不是跟放羊的孩子一样了吗?

好象有一个记者,问一个放羊的孩子:你放羊干什么?

卖钱!

卖了钱干什么?

娶媳妇!

娶了媳妇干什么?

生娃娃!

生了娃娃干什么?

放羊!

这是不是一种恶性的不良循环呢?

各位家长,值得深思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