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感觉的门
今天想说对孩子的呼应,如果你想换成回应或其他你觉得熟悉的词也没问题。
说四个例子。
第一个 :孩子拉完粑粑说我肚子不胀了。
我的回应是:“喔,好的。”
还可以的回应是:喔~拉粑粑之前肚肚好~涨的是不是(带着比划),拉完粑粑嘟嘟就不胀舒服了(边说边摸肚子),孩子,你这样我说,妈妈就知道了。你看我们身体多聪明啊,想拉粑粑的时候就给我们一种涨涨的也不疼的感觉,我们就知道要去拉粑粑了。
第二个:孩子在我洗完澡以后给我铺防滑垫。
我的呼应:“呀,妈妈真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妈妈,这样妈妈就不会滑倒了。”
还可以的回应::“咦~这是谁铺的?”
“你怕妈妈摔倒了是吧?“
”铺个防滑垫可以保护妈妈”
“妈妈真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妈妈。”
(这里之所以分段是因为每句话可能孩子都会有回应,给孩子的留白)
第三个:午餐孩子先吃完饭。说:“看,我吃完了。”
我的回应:“喔,好的,下去玩吧”
还可以的回应:“呀,吃完了?”
“嗯~,全都吃光了啊”
“我默默你的小肚皮,全都装进去了!”
“对呀,我们大人也要吃块一点,像孩子学习。“
第四个:我能用大人的马桶了。
我的回应:嗯,自己会去卫生间了。
还可以的回应:”你会用大马桶了呀?“(吃惊状,等……)
”是不是你自己学会的啊?“
”你能完成自己开灯/上厕所/冲水/关灯全套动作啊。“
”你真是长大了,长大到上厕所不需要别人帮忙自己就能行了。“
看完上述四个例子,您有什么感觉?会不会觉得拿”还可以的回应“里对孩子当下情镜里的感觉映照的更全面/更饱满/更细腻呢?
上面四个例子的孩子都是在跟我们分享他的感觉,看似是在随口说说了,这个分享感觉的火种很宝贵,宝贵在哪里?通过我们日常里细节里的呼应,孩子就更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感觉,更愿意与你分享自己的感觉,更能识别和体谅别人的感觉。如果我们可以把回应孩子的基点落在孩子当时情境下心里的感觉上用更饱满的呼应的回答孩子,就可以习惯性保住孩子”分享感觉“的能力。如果我们总是用不温不火的回应或者对不上点的回应来回答孩子,日久天长,孩子就不说了。
想要和孩子拥有良好亲子关系的爸妈们,来,一起努力吧。
那怎么才能识别/捕捉到孩子当时的感觉呢?练。需要成年人的我们自己慢慢琢磨/体会。我们听到孩子的语言,要能够意识到孩子内心的情感比我们想象的丰富的多多多。让我们用更饱满的回应帮孩子保住他对世界感知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