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美文•艺术作品荟萃【振委会征稿】平原雪旗下会员专题

少则得,多则惑

2025-05-28  本文已影响0人  大云若溪

郑重声明:本文系振委会推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35期“少”专题活动。

“少则得,多则惑”出自与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全文是: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故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小时候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时,非常不解,为什么少取是真正的得到,多取反而导致迷惑呢,不是应该争取更多,才能得到更多吗?工作多年,经历一定的困境后重读,我才真正领悟到这句话的高深之处。正如大多数人经历过的读书生涯,我觉得是人生中最珍贵的时光,不是因为那时我们拥有很多,恰恰是因为我们得到的少,为什么?那时的我们,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车子、房子,大多数人也没有花钱的烦恼,我们共同拥有的也许就是越学越多的知识。无论成绩好坏、无论对知识掌握到多少,都是属于我们学生时期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哪怕很多人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特别是到了大学阶段,虽然大多数人也还没有经济独立,但学习的自由度和选择余地大大提高,交友和恋爱也没有多大的障碍,拥有的东西更是不多而又深刻,往后回忆起来也是刻骨铭心。象牙塔般的大学生活,让我们有了一种“那时候一无所有,却好像拥有着全世界”的错觉,这不正是“少则得”带给我们特有的经历吗?

到了工作阶段,渐渐经济独立,花钱买的东西,消耗精力做的事也越来越多,但是不是获得感也会随之越来越强烈呢?非也。很多人为了车子房子、成家立业东奔西忙,既想在工作上争名夺利,又想在家庭生活中追求美满,还想给留自己一些独自逍遥的时光,往往疲于奔命,顾此失彼。如果一个人想得到的东西越多,就要有足够多的能力和财富去满足,而大多数人的能力和财富并不足以满足其所有欲望。就算是拥有足够多财富的人,比起其不断膨胀的欲望,又有多少的财富可供满足呢?对于不知足的人来说,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并不全是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也许很多都是为了面子、人情往来、家族传承等等,这类物质财富的增多并不会让自己感到充实,反而会让自己内心充满空虚。更有甚者,为了追求物质生活上的成功而把自己的身体搞垮了,这不是得不偿失吗?所以老子在《道德经》第三十三章又提出了“知足者富”——懂得知足的人,虽然物质财富比不上别人,但精神财富是富足的。谁说精神方面的富有就不是富有呢?因此,拥有越多,并不意味着获得越多,反而会给自己增添更多的迷惘和烦恼——此可谓“多则惑”也。

对于知足的人来说,少就是多。对于不知足的人来说,多便是少。你愿意成为哪种人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