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脑壳要开窍

3年企业服务,回头看到曾经的“想当然”

2021-08-31  本文已影响0人  柯公子

       在平台用户运营的沉淀之后,又做了3年为企业提供运营服务的业务,跳出来后才意识到把精力用在方案说服上,而未能真正对客户之痛感同身受的理解。

       企业服务追求标准化生产、流程规范化管理,带来边际效益的提升,但此刻想来,为企业提供用户的运营的产品中后台产品需要标准化以提高效率,但前台产品不适宜标准化,千篇一律的产品/方案无法从根本上提升2C业务的问题,因为影响2C业务的变量太多,用相对常态的产品/方案去解决变量条件下的问题也许在短期的数字上有所变化,但对其中长期的影响是微弱的,何况在聚集性产品使用投入度的大数据之下存在大量差异化的标签特征,2C运营必然进入更为细分化、圈层化方向精耕。而做企业服务的那些年,最大的想当然来自于未能对客户的用户运营条件进行分析,客户的需求只是表达,但提供业务解决方案则需要更大范围的综合分析,方案本身的效用需要建立的在一定条件之上才能发挥作用。企业服务本身寻求的就是不具备成功条件之下的有效解决方案,若不能对客户所处环境有相对充分的了解,又如何能评估方案的有效性呢?

      个人判断,在用户运营服务方面不存在标准化的方案(技术应用、数据类除外),原因是市场变量、用户变量,C端运营会更为细分,通过产品+服务无法实现标准化提效。Saas业务终究还是要往底层钻,扎根后才有前台变化的延展性可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