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随笔

朋友圈、弹幕、脱口秀:躁动的人群,膨胀的表达欲!

2017-10-10  本文已影响0人  背着吉他的小博博

一、

如果说15年之前是喜剧的天下的话,那么16年开始则可以称为脱口秀元年,从我在百度视频上的不完全统计,16年大概有30档左右的语言类节目接档出现。

无论是已经停播的《锵锵三人行》、《金星秀》还是饱受争议的《奇葩说》,亦或是其他热播的《吐槽大会》,再或者为大众教授文化知识和观点的《逻辑思维》、《晓松奇谈》。

在这个连几分钟都很紧张的碎片化阅读的时代里,语言表达类节目的兴起显得有些奇怪,但也揭示了一种强烈的知识焦虑,也又愁于没空或者没兴趣学习;而另一种是解释则是大众话语表达欲的日渐增强,但是因为表达能力有限,无法为自己发声,于是则寄希望于表达能力强的意见领袖,在其中寻找与自己思想相同的观点与想法。

然后想起看过的一句话,是说电影的,大概意思是:电影从来不是,也从来不会主动引导或是给大众塑造某种价值观;因为电影本身就是一种迎合观影大众价值观的产物,它对了你的价值观你就觉得它好,你就觉得它不好。就如同前段时间看《我得前半生》一样,很是不喜。

二、

作为一个半专业的影评人,经常会在朋友圈里发一些看过的电影以及写一段影评来做分享。一次有个朋友,在我分享《战狼2》的朋友圈下面评论说“这是你自己写的啊,写的真好,不像我,我看完之后,就只能说声,真好。”

然后突然想起小的时候,写作文,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都很不喜欢写读后感。但是现在想想,我们现在每天在朋友圈里的长篇大论和只言片语不都是对生活、对工作、对感情的读后感吗?

我们吃个早餐发朋友圈、看本好书发朋友圈、出去旅行发朋友圈、生病住院发朋友圈、塞车迟到发朋友圈、节日恩爱发朋友圈。我们哪怕长时间和一个朋友不联系,但是也可以通过他的文字、他的图片、他的定位来了解一个人近况。这是常态,就像我们生活中总喜欢吐槽各种秀东西的人一样,这并不是生活某个人的特例,而是整个时代的躁动,而这背后,是我们膨胀的表达欲在作祟。

三、

弹幕文化也是近两年才兴起的,我是很早就混迹与B站的人,铺天盖地的弹幕也看过不少,感动的、幼稚的、搞笑的、低俗的。而弹幕产生的契机是什么呢?不是什么难题,我们稍加推断就能得出这个结论“因为观众已经不单单满足于只做一个孤独的观看者了,他们想要参与,想要表达,无论是积极的还是负面的。”

而在弹幕文化疯狂表达的背后,其实也是我们这一代人膨胀的表达欲在作祟。

四、

最后,还是以《奇葩说》为结尾,毕竟这个节目已经承担了我大半年文章论点,还是给大家做一下安利。

看《奇葩说》是有趣的,它通过由生活琐事聊到当下新闻热点,在谈笑风生、天马行空的氛围中博观众一笑,进而引发一些思考、一点怀疑。

而我最喜欢的是各奇葩辩手的各种奇葩刁钻的看问题的角度,而每当辩手提出不同角度辩论的时候,我也总会设想自己在另一方该如何反驳。再者当你打开《奇葩说》弹幕的时候,也会经常看到各种解释反驳的内容,他说的不对,他说的怎么不对,你怎么说能去反驳,怎么不这么去说去反驳。表达的欲望促使我们行动,当然,这些东西再人看来会有些许幼稚、无聊。

最后,文化繁盛总归是好事,虽然充满了很多躁动的表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