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无声的爱
昨日父亲突然打来电话,提醒我“最近下暴雨,有没有出去,要注意安全”。
只因这段时间南方下了好久的大雨,内涝涨洪水,公交客运停运、学校停课...但是他不知道这段时间上海烈日炎炎,这几天更是达到了30多度,好久没下雨了。
其实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他搜一下上海的天气就知道了(没有抱怨的意思)。之后就是简单的互相问候,就结束了对话。
我跟我父亲从来都是这样,一年聊不了几次,上次聊,还是在过年的时候聚在一起说了些话。每次电话聊天都是在那“尬聊”,然后匆匆挂断电话。但是我从来没有觉得陌生和不适应。
以前也说到我自小父母离异,我归母亲管。但是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我家都属于那种传统的家庭,亲人之间不善于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是用行动来表达。他们把自己的爱,化作日常的劳动,辛辛苦苦几十年。
可能是因为从小就不在我身边,或者是很小的时候就“抛弃”了我,所以父亲觉得“亏欠”了我,有时候跟我姐争辩,我姐也说父亲更偏心我一点,比如毕业后每年过年都会偷偷给我发大红包,让我存着娶媳妇用,但是我感觉其实都差不多。
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从小到大都没管过我,就算是一些关键的考试,比如中考和高考,在我的印象里都没有多说过几句话,只是偶尔叮嘱几句“好好考”就没有了。
在其他事情上,父母也几乎是无条件地支持我,不过多干涉。我可能也因为从小经历的变故,相比其他孩子更懂事些,学习和生活都靠自己,从初中开始就自己在外面租房住,生活和学习自理。可能这样也养成了“我不需要朋友”的观念,并一直坚持下来。
尤其是我的父亲,相比我的母亲更开明一些,喜欢跟我讲一些“大道理”,思想也更开明,当然对我管的更松,甚至可以说没有管。就算现在我没有找对象,每年回去我父亲都没说什么,即使我知道他心里也想我早点找到对象。
虽然父母不善于表达,但是他们对我的爱和关心,我其实都看在眼里,在他们的观念中,孩子需要什么,我就提供什么,埋头苦干,自己苦点累点没什么,尽量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更多的资源,这就是他们表达爱的方式了。
但是我也不得不承认,可能受他们的影响,我也不是那么善于表达,也喜欢将爱化作行动,对于仪式感那些不是很在意,更在意的是日常的细节和点点滴滴。比如当对方生病了,安静地陪在床头;多分担家务;多关心对方,注意对方的心理变化;多给对方拥抱....
我感觉这样传统的家庭,在中国应该占了一大半,因为受中华传统思想的“禁锢”,大多数父母不会像外国人那样动不动就说“我爱你”,但是我觉得没有谁更好谁更差,爱的形式有很多种,我们能体会到就可以。
但是我们大胆地表达爱,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一定要说“我爱你”,比如可以给父母买金子,送他们鲜花,带他们出去玩...都能让他们在邻居、亲友面前“炫耀”好几天。
我今年也尝试着在节日给父母发红包,以前真的是从来没有过,但是还没有加上单独的祝福和问候,都是在红包封面写上“XX快乐”。以后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带父母体验更多不一样的东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