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48:回避
《怎么降低你的焦虑情绪》之回避的防御。
回避,《心灵面具》一书中的定义。就是你远离某种情景,因为他们产生冲突性感受。回避通常是次防御,在压抑、置换等防御引起症状(恐惧或强迫想法)后产生。过去的经验告诉他,这件事会引起焦虑 、恐惧、冲突,而采取回避防御。
宋老师翻译:因为害怕,而远离,或者不去做。
案例一:2015年,突然觉察到,不想出国,害怕出国,阻抗出国,所以不办护照。源于我的童年创伤(没有被处理掉的童年创伤)。
正确的做法:
1)觉察:一说到出国,脑海中会有个画面,去捕捉这个画面。(捕捉到一个毛胳膊)
心理学家研究,就是人在感受不好的时候,一定会有一个决定,这个是自动化的。我当时就下了一个决定,离毛胳膊远一点。(六岁之前的惊吓,容易造成恐惧神经症。我就是小时候被毛吓过,得了恐毛神经症。)
2)跟那个画面对话:我害怕的是毛,不是人。
3)突破那个回避行为:办护照,迈出国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4)不着急,慢慢来,分步走,绝不难为自己:日本、韩国、泰国、新西兰、德国。。。。。
现在我已经突破了,我的恐毛神经症已经基本治好了。而且已经去了很多个国家旅游过。
案例二:某位男士,自幼生活在幸福的家庭里,爸爸妈妈、姐姐和他,殷实幸福的四口之家。他爱妈妈,惦记妈妈,但是一想到要给家里打电话,或者一想到逢年过节要回家了,内心就阻抗,不想回去。
妈妈生了重病之后,因为他没有很好的陪伴,留下很多遗憾。妈妈过世后,他后悔不已,不能原谅自己,轻度抑郁。(妈妈多生几个儿子就好了,那样妈妈就不会这么孤单了。于是,回到家里,就紧锣密鼓地张罗着要生孩子。但是,妻子刚生过一场病,刚做完手术,身体条件不允许怀孕,于是,丈夫就开始逼离,认为妻子不跟他多生孩子,就是不爱他,其实,这也是抑郁症的表现。)
他对父母采取的就是回避的防御。
分析:只要有阻抗在,就说明跟妈妈之间有创伤。
正确的做法:
1)觉察:一说到回家,脑海中会有一个画面:妈妈哭泣着说她的委屈:自幼,父亲不让自己读书,自幼,被兄弟姐妹欺负,婚姻中公婆看不起,婚姻中婆家人欺负人,婚姻总丈夫不知冷暖,不关心她。该男士倍感到既心疼母亲,又无力解决,这种自责感让他很痛苦。(他从小在妈妈的泪水中长大的,苦妈对孩子的伤害是很大的,影响孩子的一生。)
2、跟那个画面对话:妈妈的生活是她的生活,她自己负责,那些都不是我的责任不是我的事,我没有责任更没有错。妈妈需要痛苦,我必须允许她享受痛苦。(你对妈妈情感隔离就可以了。如果真的隔离不了,那就用我信息沟通:妈妈,你小时候的事情,我解决不了,搞得我很抑郁。)
3、突破那个回避行为:妈妈不在了,但爸爸还健在,想家了就打电话,开心就多说,不开心,听着就好,无需为父母的情绪负责,快乐地做好自己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