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儿童,才能找对爱的方式
他是一个15岁的孩子。他的父母工作很辛勤,他的家境也算不错,他得到细致周到的照顾,一切看上去似乎很完美。直到他15岁这一年,很多事情慢慢起了变化。
他学会了撒谎,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不服从老师的管教。渐渐地,他的行为越来越过火,老师认为他已经无药可救了。后来他参加了中学的入学考试,并且和父母说自己已经通过了考试,于是他每天背着书包去上学,然后按时回家,他的生活似乎又走上正轨了。
直到一次意外,他的父母才知道他这些天并没有去上学,因为他根本就没有通过中学的入学考试,其实他最近一直在街上游荡。他的父母虽然很生气,还是请了家庭教师来辅导他复习,希望他通过入学考试。但是他的行为还是一如从前,并且变本加厉了,他开始偷窃,还死不认账,直到家人威胁要报警,他才不得不承认。
他的父亲曾经对他满怀期待,但是现在也对他彻底绝望了。家人不再理他了,不和他说话,也不再管他,任由他自生自灭了。
这是一个15岁孩子令人唏嘘的成长故事。这个故事来自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著作《儿童教育心理学》。
在这个15岁男孩的案例中,阿德勒探究事情之所以发生的原因,他发现在这家庭中,父亲是一个自信且精力旺盛的人,对待孩子很苛刻,一旦发现孩子犯错,就会毫无犹豫的鞭打他。因此为了逃避父亲的责打,他选择了撒谎,而母亲又总是迁就纵容孩子,对孩子过分的宠爱。所以他的社会情感也没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阿德勒进一步分析道“一个孩子来说,调皮捣蛋是引起人们关注的最好方法。这说明他渴望获得他人的关注。”他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越是缺乏自信,就越是要证明自己,于是他不断的搞恶作剧,直到学校把他开除。
“我们必须重塑他的性格发展,帮助他恢复自信”“如果他不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他就能拥有更多的独立性和勇气,也就会朝着对社会有用的方向去追求优越感。”在详细地分析了这个15岁男孩的成长轨迹后,阿德勒最后指出了应对的建议。
在我们漫长又短暂的一生中,童年是我们生命里独一无二的阶段,童年时吃过的食物,看过的风景,玩过的游戏,见过的人事,都永远留存在了我们的记忆中。
自从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揭开了人类潜意识的心理活动以后,当代心理学界普遍认为,孩子在童年阶段所经历的一切,都会给他们的人格形成和发展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很多成年人的人生悲剧大多数都能追溯到他们在童年时期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正如教育史上杰出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的:“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一生,也决定他一生”。
在《儿童教育心理学》中,阿德勒指出了人的人格心理结构形成于他的童年期,因此一个人的责任感、合作能力、自信心等品质从他的儿童期就要好好培养。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观点的心理学家,修正和发展了精神分析学说,他开创的“个体心理学”,在心理学界独树一帜,并且他还留下不少经典著作,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影响了荣格、卡伦·霍妮、弗洛姆、罗杰斯等一大批后来者.
《儿童教育心理学》就是阿德勒的代表作之一,自从在上个世纪初首次出版后,就风靡全球,迄今为止已经被翻译成50种语言,畅销70年,成为了认知和解决儿童心理问题的教育经典。
在本书中,阿德勒结合自己多年来儿童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经验,通过大量真实的案例,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深刻探究了问题儿童产生的根源和教育的根本,解答如何正确参与孩子的成长,理解孩子的心理、情绪和行为,引导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
阿德勒认为“我们面临的最大的困难就是对儿童的不了解”“每个人塑造自己的时候,都是根据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从心理层面来看,有些看法是健康的,正确的;有些看法却是不健康的、错误的”,每一个个体人格的整体性“并非是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个体对客观事实的主观看法上。”
自卑与补偿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重要内容,在他看来自卑感既能摧毁—个人,又能够使人发愤图强,“所有的儿童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自卑感”,它会激励他们去改变现状,缓和或者消除自卑感,这就是心理补偿。因此阿德勒将表现出补偿性特征的儿童划分为以下三类:
一,生来就身体虚弱或者身体器官有缺陷的儿童
二,从小受到严厉教育或者不被父母关爱的儿童
三,从小被父母或者监护人过度宠溺放纵的儿童
在阿德勒看来,几乎所有的儿童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其中某一类补偿性的心理特征,或者是兼而有之。而这三种基本处境,都会引发孩子的欠缺感和自卑感,从而刺激他们形成超越自身潜能的野心,但是这种刺激反应如果得不到家长良好的指导,很可能会诱发严重的后果。
教育还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如何看懂孩子的行为表现,用对自己的爱?阿德勒给出了他的回答:“儿童的所有活动都在反映他全部的生活和整个人格,如果我们不了解他行为中隐含的生活背景,就无法理解他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