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的家兰溪作协(文学会)历史洞天共创编辑室

樱桃之死||第七章·出殡

2024-11-11  本文已影响0人  葒菓

    腊月初九的早晨,天还未大亮,三驴子已经从被窝里爬了出来,他要赶早去雷挫子家,樱桃7:00出棺。

    出殡这件事赶早不赶晚,据说前几炉灰干净,后面再烧,指不定混进去多少个男女老少的骨头渣子,不纯净了。

    匆忙热了口饭,他穿戴整齐地出了门,如意也要起来了,她虽然不到现场,却想站在门口看看光景。冬天的山村,猫在家的时候居多,逢上婚丧嫁娶的事,几乎全村出动,一双一双一探究竟的眼睛在明处、暗处找寻着需要的答案。

    农村,藏不住秘密。

    此时,阴沉沉的乌云压低了天空,积蓄了不知多少雪花,三驴子望了望天,为樱桃祈祷“雪慢点到”。

    路过岔路口的时候,三驴子看到了一堆冥纸烧过的黑灰,凌乱的红色鞭炮纸,几块馒头和糕点,它们在昨夜轻雪的覆盖下,冻成了一坨。这是昨晚“送盘缠”的仪式,给逝去的人送点“金银元宝”、“吃的喝的”,让她去那边打点打点,也给自己预备点吃食。

      看到这些,三驴子悲从心来,好好的一个人,说没就没,关键还这么年轻,哪次见面都一口一个“三哥”叫着,要是病入膏肓了,死了是一种解脱,她是喝了农药的,自己选择了离世……

      冷不防,背后被人拍了一掌,“看什么呢,还不去啊?”

      二牛也跟了上来,一起汇合了去雷挫子家。院子里站满了前来送行的亲戚朋友,乡亲邻里,最后一别,差不多的关系都能打个照面,问候问候。

      屋里的悲伤气氛好像减轻了不少,第一天是痛哭,第二天只有啜泣的能力,第三天了,就剩下红眼圈,悲伤也是有期限的,任谁也哭不了那么久。再往后,可能只有过年过节,生日忌日能想起她了吧。

      三驴子的爸爸郑大力也到了,冲着他二叔郑大水的面子。兄弟两个站在一处,不知嘀咕着什么。

    他的二婶子宋桂凤和妹妹郑彩霞站娘家人堆里,红着眼睛,冲着三驴子点点头。

      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亲,平时几乎不走动,见了面才想起还有这门亲戚。

      郑彩霞比樱桃的年龄还大两岁,姐姐送走妹妹,心里的滋味恐怕也不好受吧。

    两天没见,雷挫子脸上好像糊上一层锅底灰,连嘴唇也泛着灰。雷龙搀扶着宋桂莲看了看棺材里的樱桃,咧着嘴干嚎着,眼泪已经挤不出来了,只能用嘴巴表达悲伤了。雷龙绷着嘴,强行克制着情绪,一滴清澈的眼泪顺着脸颊滴到了棺材板上,今生的最后一眼,永别的最后一面!

    “盖——棺!”吴老二雄浑的嗓音震颤着人心,命令的号角一般。

      随着棺材盖缓缓落下,呜呜咽咽的哭嚎声又响了起来,这是仪式感的哭泣,送行的必备流程,否则这一路走得不顺畅。

      三驴子和七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各就各位,分立在棺材的各处位置,严阵以待,只等吴老二一声令下。

      “起——棺!”众人扛起棺材,步调一致走向门口,鞭炮“噼里啪啦”响了一阵,棺材抬到了院子里,送上了等在院子门口的车上。

      那辆车是孟老六“通灵宝店”的专属灵车,棺材上了车,亲属必须留两个人守在旁边,陪伴在去世的人身边——雷龙和另一个年轻力壮的本家弟弟一起守着,披着厚厚的军大衣,像只土拨鼠一样缩在军大衣里,脑袋尽可能潜进竖起的衣领构成的屏障中。

      其他人坐上了灵车后面的大客车,除了必须得去的人,老雷家是一个空座也没多留。三驴子的二叔,也是樱桃的二姨夫都被留在了家里,准备中午的山村大席。

      灵车缓缓启动,鞭炮放了一小串,哀乐声一直响着,土黄色的纸钱随着风飘啊飘啊,落了地,熨贴地粘在地上。

      如意听着鞭炮声一响,撒丫子往房后跑,与此同时邻居胖闲子也扭着肥胖的身子出现了,两个人相视一笑,凑到了一处。

    眼望着灵车从雷挫子家的方向开了过来,后面只跟着一辆大客车,胖闲子撇了撇嘴:“抠死了,上回王婆子死了,还雇两个车呢,啧啧啧啧啧……”

    如意附和着笑了笑,“大嫂子,你说,这雷龙怎么和他们家人不像呢?”

      “你还不知道啊?”胖闲子憨粗的嗓音加重了不可思议的语气,“他是抱养的,就宋桂莲和雷挫子两个,一个锅底灰脸,一个鞋拔子脸,能生出雷龙那么白净秀气的孩子?哈哈哈……”

      胖闲子和宋桂莲一贯不对付,不过今天的描述到有几分贴切。

    “哦——”如意故意装着恍然大悟一般,“确实好看,比大姑娘还俊呢。”

      “他妹妹还说,以后得找个和哥哥一样俊的男人,现在命都没了,下辈子吧……”胖闲子望着缓行而过的灵车,惋惜地遗憾着。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如意品着胖闲子的话,走了神。

      灵车远去,邻居们也散去,各回各的家,各做各的事情,从此靠山村再也没有樱桃这个人,可是山上却多了一座新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