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故事理事会点赞汇总理事会·成员推文内审通道

凡人微光 , 汇成灯火

2022-09-04  本文已影响0人  大诗哥
网图侵删

前些日子,家中农忙,利用周末,我也有幸参加到农忙的大军中。

睡觉前家人告诉我,说要很早起床去干农活,谁知道会超乎我的想象,竟然那么早。那天晚上,还在甜蜜的梦中,耳边就隐隐约约听到了父母窸窣的走动声,穿好衣服,头上戴着一盏明亮的小灯,手中挎着竹篮,揉揉惺忪的睡眼,就这样加入到这支队伍中。耳边丝丝风声掠过,投身于碧浪之中,低头细数着这一株株将要传授花粉的南瓜苗,不一会就腰酸背痛,站坐不安。传授花粉,有好几道工序,最考验人的是要有耐心和定力,如果稍有不慎,就会将娇嫩的南瓜花蕊碰伤,前功尽弃。我一个壮汉,站在这绿油油的庄稼地里,纵使有再大的力气,也施展不出来,只能用自己笨拙的双手侍弄这些花朵,真是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看着岳父母灵转飞快地在南瓜田里穿梭,活像旱天遇到水的鹅。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眼前的漆黑,早已赶走一切纷繁喧闹,此时此景,俨然有了诗中描绘村庄夏夜农忙的味道,四下里一束束灯光交织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热闹的乡村夜景。如果不是亲自体验,你就会臆想,农村的田间真浪漫。假如这样想,那你绝对是错了。这里凌晨三点的灯光下,和白日里辛劳没有一点区别,虽然不见烈日,但头上依旧冒着密汗,绝没有你想象中风花雪月那样浪漫。有人惧怕黑夜,可眼前庄稼田里的父辈们却在漆黑的夜里与时间赛跑。

《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拋家舍爱,不惧凡人眼光,踏上追寻艺术之路。都说农民没文化不懂艺术,可当你看到脚下的这片土地,阡陌纵横,金色的麦穗,绿油油的庄稼,还有青纱帐里忙碌的身影,你就会对他们刮目相看。

无数人曾逃离农村,撇开和土的关系,可他们却不以为然,仍然乐此不疲地爱着这片土地,用勤劳和汗水追寻属于自己的梦想,用一双长满茧的双手创造长在土地里的奇迹。透过眼前父辈的身影,我突然想起了苏金伞笔下的三黑,在别人眼里冒尘土的土地,农民眼中就是金子。时光的脚步虽然已经走远,却留下了印在土地上的一个个脚印。我们没有亲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农村开展土地革命的过程,两千多年以来,农民受尽了封建统治者压迫和盘剥。微闭双眼,轻吟小诗,透过文字,眼前就会浮现土改分地的场景。三黑双膝跪地,颤抖的双手捧着地契向天祈愿,两行浊泪从脸颊流下,他张开双臂,仰面躺在属于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里,静静的享受与命运抗争后憧憬未来的那份喜悦。

想想这些,再比比父辈们,或许我们真的不懂珍惜。抬头仰望星空,再看看眼前忽暗忽明的灯光,感动就产生于这无数次一仰一蹲之间。

我曾认真比对过灯火中的中国地图,我的家乡在这星星点点的航拍夜景地图中,只不过是一个微弱的亮点,眼前的灯光虽弱,却胜似观火。

正是这些可亲可爱可敬的父辈们,凭借这种“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陇原精神和“开放  包容  创新  实干 ” 的肃州精神,改变了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乡村旧貌。聚沙成塔,握指成拳,是他们用平凡人的微光,绘就了盛世辉煌。

心底一股暖流趟过,揉揉眼睛,天快亮了,再不抓紧点,蜜蜂会抢了我的活……

*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