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见浅析||《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三言

2021-12-11  本文已影响0人  VV清欢小筑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直译:

舍利弗啊!

五蕴缘起的诸法相,本是没有自体,都是因缘和合而现的幻相,不是真实不变化的。

所有表象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是自宇宙开启,人生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本来就存在,不因为我们去判定生或灭。是“不生不灭”的。

因为前面所说的“不生不灭”,就不用再去领悟相对于“污垢”或者“洁净”,“增加”或者“减少”。


通观此经典,此句是佛陀对于三等般若智慧修行者来论述!

自知资质平庸,此言之心得,“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阿弥陀佛!随喜赞叹!


佛祖、大师、先贤、科学家,修行者.......都一直在不停地思索着“五蕴皆空”的“空。

单单从“我”这个人来理解,就会产生很多的疑问,“我”从啼哭婴儿呱呱坠地开启此一场人生之旅,经历“一岁一礼,一程欢喜”,一直为了自己的目标奋斗,直至迟暮之年垂垂老矣。以各自不同心态去迎接肉体的消亡。

“我”还是那个原来的“我”吗?我的“心”,我的“形”,我的“所有一切”都是不相同的!

佛陀授教:在整个浩渺未知的宇宙,我们都是不存在的,都是空的,不因人类的喜好来定义:

生或灭”“垢或净”"增或减“。

如果无此慧根,还可以先悟道,后面还有分层级来细化详解!


《菩提偈》

其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其二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其三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其四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唐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

第一,二偈主要是针对对神秀的《无相偈》所作对应。第三偈是目前最广为流传的顿悟、解脱之法。第四偈是再重归教化众人如何修行。

不过度解读,各自领悟!历史上很多哲学家,思想家,包括爱因斯坦、霍金在内的科学家都从各自不同专业造诣去试着证明信仰与虚无之间千丝万缕的“空”感情。


那个《武林外传》中吕秀才和姬无命之间的经典桥段可以粗浅引用一下(不管是哲学伪命题,还是编剧的偷换概念),请各位友友品析理解:

吕秀才:举个例子,当我用“我”这个代号来进行对话的同时,你的代号也是“我”,这意味着什么呢??

这是否意味着你就是我,而我也就是你呢?那就问几个有意义的!我生从何来,死往何处?

我为何要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我的出现对这个世界来说意味着什么?是世界选择了我,还是我选择了世界?我和宇宙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吗?宇宙是否有尽头?

时间是否有长短?过去的时间在哪里消失?未来的时间又在何处停止?

我在这一刻提出的问题还是你刚才听到的问题吗?!


凡夫俗子一枚,为了生活,为了梦想,不停奔波,不停打拼,有规矩,有边界。

慧能大师所言神往之,然,如何用得?如何悟得?鄙人浅薄言之:

心神合一,活好当下!

很早以前写给自己的,当时记录在此言备注栏处,与同好分享之!

(今天无意翻到,重温那时的自己:思想很真挚,似乎有文不对题之嫌,貌似,现在的我又比5年前的我,理解更深刻一些,记录成长也是一种提升吧!)

《无题》

我闻到了花香,你低头不语,

我嗅到了忧伤,你低头不语,

你依旧在绽放独舞,

我依旧在悲悯孤独。

不知道为了什么?

不是为了你,也不是为了我,

我想不再做一个口是心非,言不由衷的人,

我想努力让自己成为更优秀的人,

我想努力让自己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

心怀悲悯,一路走,一路丢!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三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